如何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
-
如何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孩子被父母過度寵溺,缺乏感恩意識,甚至辱罵父母,對父母大打出手的真實事例越來越多。許多家長在發現孩子不懂感恩,變成“白眼狼”以后,才開始懊悔自己曾經對孩子的教育,卻已經來不及了。
如何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
1、從日常小事做起。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時,要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要注意從小教育,讓孩子從身邊的點滴小事中學會感恩,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中把感恩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讓她們給你說三個值得感恩的事。制定一個標準,讓孩子每天對你說三件這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能是最愛的事,最喜歡的人,或者最喜歡的小動物等。較好把這當做每天睡前的一個典禮——這時大腦甚是放松,并且可選擇的話題也很多。
3、問一下“為何”?!盀楹巍笔且粋€更為深刻的問題。這個問題能讓孩子多花一點時間去客觀了解感恩對他們來說意味什么,從而更好的理解這個行為?!澳銥槭裁匆屑み@件事?”更能激發一次深入的對談,讓孩子更清晰的認識到感恩的價值。
4、帶領孩子到生活中感受“熱心”的暖流。如為拯救災民的義演活動;社會各界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動;為美化環境,每人獻上一盆花的活動……老師、家長應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孩子去感受這些活動。
5、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家務。不妨讓你和你的孩子一起洗洗碗;周末,你不妨讓你的孩子和你一起掃掃地,清潔整理家具衛生,即使你很有錢,請得起保潔,當保潔工打掃時你也要教孩子給保潔員遞一瓶水,問問:“阿姨們口渴沒有?”因為只有孩子自己做了,看到別人做了他才會明白勞動的艱辛,才能心存對別人的關心。
6、父母要學會放手。父母一味的包辦,容易讓孩子滋生懶惰的習慣,同時還會使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勞動,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如果孩子能夠實際參與到生活中,那么他就可以在自我負責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辛苦,從而學會體諒。
7、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孩子的成長是個模仿的過程,對于道德品質的形成,同樣如此,父母對長輩的孝心與尊重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的重要性:
感恩使人成長。
感恩是一種學習態。從別人所做的“一切”當中去體驗和學習做人之道,處事之道,從而不斷地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完美。俗話說,沒有最美,只有更美。人生的使命,就是使自己不斷變得更完美。
培養家庭氛圍。
在家中教育孩子感恩,會幫助他們和父母親,兄弟姐妹之間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家中充滿感恩的氛圍,不僅有利于孩子學習各種家庭價值觀,同時也有助于打造溫馨融洽的家庭氛圍。
感恩是一把人生的金鑰匙。
善于感恩的人能夠結交下更多的好人緣,人際關系通常都不會差到哪里去。這就容易遇到自己生命中能幫助自己的貴人,在關鍵時刻給你重要的支持。任何人都更喜歡會感恩的人,在關鍵時候都會想幫助一把。
07-08 15:45 查看全文> -
如何培養會感恩的孩子
沒有父母不希望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回報的孩子。畢竟含辛茹苦這么多年,父母必然希望能從孩子身上獲得一些反饋,希望孩子能變得孝順。但有些孩子非但不孝順父母,甚至還變本加厲的壓榨父母,成為家庭中的一顆“毒瘤”。
如何培養會感恩的孩子?
1、幫助孩子建立感恩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把感恩的意識滲透于其中,讓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耳濡目染,并漸漸接受這種禮儀,學會向家人感恩。
2、引導孩子肯分享。
太自私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好像別人都是應該的一樣。人為自己考慮是正常,但不能太過自私。孩子從小,就需要受被引導分享的教育。當孩子學會分享時,會感覺到分享后的喜悅,也會從中收獲別人關愛,是對以后培養人際關系的有益幫助。
3、讓孩子明白,父母沒有義務滿足他。
當孩子習慣了父母滿足自己的所有要求之后,長期下來,孩子會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所以,應該讓孩子明白,父母需要撫養和教育孩子,但并沒有義務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這樣孩子長大后更懂得感恩。
4、不做孩子的“包攬者”。
許多父母對孩子付出太多,為孩子做好一切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了“事事都是父母包辦”的習慣。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父母應該適時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鍛煉其獨立性,體會到父母平日的艱辛,心存感恩。
5、坦然接受孩子的愛。
除了教會孩子感恩,我們還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去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愛,并坦然接受孩子對我們的愛,就比如,當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拿出來和我們共享時,我們應該坦然接受,當孩子幫助我們做家務時,我們應該坦然接受。
6、父母要言傳身教。
父母如果想有好的教育結果,首先要具備好的榜樣作用。孩子是否有感恩之心,與其所受到的教育影響是密不可分的。孩子每天都在關注著父母,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常懷感恩之心,善待他人,那么孩子的感恩教育就會很有成效。
7、堅持在家庭會議上作好感謝環節。
家庭會議是和孩子共同召開的,會議的第一項議程及時相互感謝,我發現孩子們特別重視這個環節,孩子在訴說的過程中,就是他們思考學習感恩心的最好方法。
培養會感恩的孩子的重要性:
1、降低孩子的焦慮和壓力。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生活,更加心存感激,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平衡和穩定。這也有助于緩解孩子的焦慮和壓力。
2、提高自我價值。孩子學會感恩會讓他們更愿意與他人分享,并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享受和珍惜資源。這無疑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個人價值感。
3、培養同理心。感恩的過程需要關注他人的付出和勞動。教育孩子感恩,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別人的處境,學會尊重他人。這樣子就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愛心。
07-08 15:45 查看全文> -
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現在社會中,隨處可以看到一些啃老族和巨嬰,他們不知道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獲得生活資料,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勒索。如果父母不給的話,輕則和父母吵一架,重則對父母動手動腳,這樣的人是十分可惡的。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如何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1、讓孩子承擔家庭事務
父母要讓孩子承擔家庭事務,明白不勞無獲的道理。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父母可以讓孩子多承擔家庭事務,讓他們明白獲得的過程不容易,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要對那些給予自己幫助的人,懷有一顆感恩之心。
2、引導孩子培養耐心,樹立好的品格
一顆種子種下到開花結果需要經歷不斷的時間,期間澆水施肥清理蟲子等等都需要一步步慢慢實施,在這過程中孩子的耐心得到了鍛煉,而最后種子的開花結果也會讓他體會到付出的真諦,從而更能感受到父母付出的偉大和良苦用心。通過和自然的接觸,讓孩子形成善美的世界觀。
3、不輕易滿足孩子要求
如果孩子一有需要,馬上就得到滿足,甚至輕而易舉地擁有一切,那么他們就會失去期望。而期望之情往往就會帶來感恩之心。很多東西,一旦孩子得到得越快,厭倦得同樣越快。如果孩子想要得到一件東西時,期望的時間越長,付出的努力越多,他得到之后的欣喜就越多,感恩之心就會越強烈。
4、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慢慢地記到心里,并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5、讓孩子與你一同勞動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別讓孩子認為得到任何事物都很容易。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由于家長的溺愛,造成孩子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處處依賴別人。不知道東西來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談不上感恩別人對他們的善意和付出。一同勞作,通過自己的努力,別人的幫助,獲得想要的東西。
6、大聲示愛,寫給孩子的感謝信
很快我們又要辭舊迎新了。這一年,是孩子們的笑聲融化了我們每日的疲憊,是孩子天真的童趣消除我們每日的煩惱…我們都在感恩父母的養育,歌頌母愛的偉大,贊美父愛的無私……但每天與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孩子,也是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人。給孩子寫一封感謝信,表達我們的愛意吧。
01-13 17:37 查看全文> -
如何培養孩子學會感恩的能力
從小懷有感恩的心,不僅有助于孩子養成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美德,還能促進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在生活中,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要言傳身教,必須自己做好榜樣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學會感恩的能力?
1、養成感恩的習慣
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里,真心感受,潛移默化的環境更容易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父母要從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在這種氛圍中,孩子耳濡目染,漸漸接受這種最基本的禮儀,也學會向父母道謝,將感恩內化于人格之中。
2、充分利用各種節日
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父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點滴。
3、父母要學會偶爾"示弱”
要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為父母做些事。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讓孩子幫忙拿拖鞋;假裝不舒服,請孩子倒杯水給父母喝...讓孩子學會給予,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孩子的。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什么理所應當的事,所有的回報都是要靠辛苦去換。
4、“計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沒有分一口好吃的給父母,沒有記住父母的一個小要求,這都是父母必須”計較”的小事。別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一無所求,他根本不需要為父母做什么??蛇@不等于我們就也應跟孩子-樣隨和、大度。否則,孩子會覺得你對他-無所求,他根本不需要為你做什么。要讓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無條件地進行索取。
5、及時的表揚孩子
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滿意,父母都要發自肺腑地感謝他、贊揚他, 那么孩子定會大受鼓舞。不管孩子為你做了什么,都要讓孩子覺得“幸虧有我出手幫助,事情才會這么順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關心他人的動力。
6、給孩子正確的情感教育
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時間,多給孩子講故事。特別是講一些小動物和媽媽的故事。也可以同孩子做照顧小動物的游戲,讓孩子當爸爸或媽媽,讓他們體驗當爸爸媽媽的不易和快樂!雖然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但是思維和想象力決不低于成年人,慢慢地他們會從游戲中體悟到父母的不容易。
7、多給孩子以情感陪伴
雖然父母與孩子有著天然的親情關系,但是也需要后天的培養。父母需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要投入全身心地陪伴,投入情感陪伴,而不是單純地用時間來陪伴。和孩子在一起時不看手機不玩游戲,全身心和孩子融合在一起,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父母的愛。
10-08 16:42 查看全文> -
如何培養感恩的孩子
以身作則為先,想要培養一個知道感恩的孩子,首先父母就要做好榜樣。作為父母是否對自己的前輩有過感恩和敬畏的言行,這些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認知,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寫什么,白紙就呈現什么。不需要父母多高的學問和經驗,只需要父母身體力行,具有善良、感恩、擔當的人品素質就足夠了,智慧和善良才是孩子和父母永遠的財富,是家庭和諧的源泉。孩子是父母復印紙,父母這張原紙該寫什么呢?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只有做父母的最清楚!
如何培養感恩的孩子?
1、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作為父母,自己有沒有一顆感恩心?自己有沒有愛心?在我們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表現無疑,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自然我們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影響孩子,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2、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情,去表現自己,孩子只有親身的做事情,讓他去決策,這個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美好的生活需要艱苦的付出才能獲得,才能切身體會父母和長輩的不易,才會內心深處生出感恩的心,成為一位有愛心的人。
3、提醒孩子,及時表達感謝。孩子并不會天生會表達感謝,剛開始,需要我們提醒,慢慢習慣成自然。婆婆每天一早起來為我兒子準備早餐。兒子只知道,一起床就有現成的早餐吃,覺得很正常,理所當然。我會提醒他,這是奶奶為了他早上吃得好,特意早起弄的,本來奶奶可以睡個懶覺,讓我們在外面買早餐隨便吃點。他感受到奶奶的用心,走到奶奶面前,發自內心甜甜說一句:謝謝奶奶,奶奶真好。
4、尊重孩子的天性。成人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給孩子隨意扣上“自私”的道德帽子。尊重孩子的感覺,一個孩子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
5、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很多家長只要求孩子把學習搞好,其它的事情家長都一手包辦,導致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您不妨從鍛煉孩子自理能力開始,平時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6、讓孩子享受分享的快樂。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比如吃東西的時候,再好吃的東西也要大家一起吃??梢宰尯⒆尤ミM行分配,人人有份。分配完后及時給予孩子表揚,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而不是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給孩子,或者當孩子去分享的時候又拒絕掉。當孩子表達愛時,父母應立即給予孩子鼓勵,并愉快地享受。這樣能激發孩子的愛心,讓孩子體會付出愛的快樂。父母應給孩子一個表達愛的機會,這點非常重要。
7、力所能及給與孩子東西,而不是拼了命的給。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給與孩子物質上的支持。并且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并不是昂貴的東西就是好的。
8、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庭活動。承擔家庭責任。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僅能力好還懂得感恩。因為參與家庭活動,讓孩子知道他是家庭的一員,參與進來。家庭中他也有一份責任。能夠在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的同時知道東西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感恩父母給與自己的所有。
08-19 15:04 查看全文> -
如何培養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孩子關注太多,從小控制著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習慣被父母盯著,時間長了就會缺乏自控力,而自控力差的孩子必然也不具備專注力,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仍然是最關鍵的地方。
如何培養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1、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好的學習環境非常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學習時,家長應該最好不要看電視或者過多的干擾,讓孩子安靜的學習,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安靜的學習氛圍。
2、不要隨意打斷孩子。
當孩子正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時,家長盡可能不要去打擾他。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讓孩子中止的時候,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釋說:“我們某某時間再繼續玩,今天媽媽有事,我們不得不中止了?!?/p>
3、一次只做一件事。
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次做不同的事,會消耗注意力,所以不宜一次給孩子一次進行多件事情。比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把電視關掉。
4、游戲中訓練。
游戲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方式,適當地通過游戲來訓練孩子們的專注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梢赃x擇一些寓教于樂的游戲,如數字游戲、拼圖游戲、棋類游戲等,引導孩子在游戲中集中注意力。
5、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
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和日常生活計劃,使孩子習慣固定的規律生活,從而培養他們的自覺性和時間管理能力。
6、多鼓勵,減少嘮叨和訓斥孩子。
當孩子做事的時候,避免在一旁嘮叨個不停和訓斥他這做的不對那做的不對,要多鼓勵,讓他自己做喜歡的事情,更讓他有成就感。
培養一個孩子的專注力有哪些好處?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由于能夠專心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所以他們所做的事更容易成功,也更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果這個時候再得到父母或老師的夸獎,就會增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加自信。
孩子更有責任感。
專注的孩子對于事情總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他們面對困難也不會退縮,不會輕易的妥協,做事情也總是追去質量,不會把時間和精力浪費自不必要的事情上,而是分得出孰輕孰重,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不斷地保持專注力。
孩子的學習更加高效率。
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強的話,在學習上也就更加的認真仔細,也能夠更加的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在課堂上能夠專心的聽課,課后也可以做好復習和作業,那么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也是比較高的。
07-17 16:31 查看全文> -
如何培養一個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是討人喜歡的,也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聽話。但到底如何培養一個懂事的孩子?難道只靠大聲訓斥,嚴加管教這些手段,就能讓孩子懂禮貌、講分寸?如果有父母這樣做過,就會發現效果其實并不樂觀。
如何培養一個懂事的孩子?
1、拒絕暴力。
這種暴力不單純的指打罵。還有冷暴力和語言暴力。打罵是最要不得的。不僅會對孩子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也會破壞孩子內在的安全感,讓他變得自卑,陰郁。而冷暴力和語言暴力,其傷害孩子的程度似乎更大。冷暴力,就是疏遠孩子,不搭理孩子。長時間處在冷暴力氛圍中的孩子,會變得多疑而憂郁,做事瞻前顧后,不敢隨便做決斷。語言暴力則是直接從心理上打壓孩子。
2、帶孩子接觸弱勢群體。
如果方便,盡量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看到那些弱勢群體的艱難,激發他的保護欲和同情心。身臨其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勝過平時喋喋不休的教導。
3、說教交流。
從一點一滴教起,逐漸使孩子有分辨能力,知道好與壞正確與錯誤。要愛孩子但不能嬌慣溺愛,孩子稍大奌就要嚴格要求,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要有規矩。
4、讓孩子愉悅的做事,效果事半功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順毛驢”,我們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他們才愿意發自內心地接受請求。每當這時候,他們做的往往比我們期望的還要好。而且,我們也能從孩子身上感受到一種愉悅和暢快,他們是很樂意幫助爸爸媽媽的。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命令孩子,他們往往會拒絕,就算勉強接受了,也是帶著不滿的情緒應付了事。
5、懂事應從家庭培養做起。
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要溫馨和睦充滿愛,孩子才能幸福成長。孩子的一切從摹仿開始,父母的言談舉止乃至處事方式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文明得體。特別在處理事情上講道理,和親屬鄰里之間大方親和,無形中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潛移默化影響熏陶孩孑。
6、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
當孩子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他自然就能分得清好壞了。這就是教育的魅力了。認知水平的提升,意味著孩子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02-03 17: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