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太好的后果
-
父母對孩子太好的后果
現如今的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陽”、“小祖宗”,父母對孩子無所不依,十分溺愛,以為自己對孩子好,孩子日后也必然會聽話懂事。殊不知,在這種溺愛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父母對孩子太好的后果:
1、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父母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愛和培養孩子對其他人的愛,會使孩子不自覺地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會認為規矩都是為別人制定的,與他們無關,使孩子漸漸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2、孩子懦弱不能經受困難。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寵溺下,從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難,因為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根本無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業,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3、孩子做事懶散無紀律。
這是因為在父母眼中,孩子已經是老大了。那么她去到外面的環境自然是無法適應的,因為誰也管不了她,并且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偶爾做事也很容易會注意力不集中,丟三落四的,沒有紀律性。在她的心理,就是覺得她就是老大,她就是紀律,這樣長此以往下去肯定是要吃虧的。
4、孩子不懂禮節目無長輩。
由于父母的過度寵溺,對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也沒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更沒有基本的做人禮節,因為他壓根兒不知道禮節禮貌為何物。
父母對孩子太好所造成的后果怎么挽回?
1、家長應該適當的冷漠。
現在的孩子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了任性的習慣,經常以一些無理取鬧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些壞習慣,將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埋下巨大隱患,一旦將來走上社會這種任性會處處碰壁??梢栽囋嚢謰屧诤⒆尤涡詴r,不妨試試冷處理。這會使孩子因得不到關注,而自動收斂脾氣。
2、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3、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做事。
父母不如多讓孩子去自己完成一些事情,讓孩子能夠在做事中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從而讓孩子能夠多動手多動腦,不用過多久,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做的這么棒。
4、不再過度夸贊。
家長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夸孩子多好多好,即使孩子做的不是那么好。從現在開始,要客觀對待孩子的進步,不過度夸贊孩子。
07-07 16:55 查看全文> -
父母脾氣暴躁對孩子的影響
初為人父為人母,要做到心平氣和的教育孩子,對新手爸媽們是一個巨大挑戰。很多家長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有些暴躁的父母不僅對孩子發火,夫妻之間有時候也會爆發沖突。殊不知,這些暴躁因子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
父母脾氣暴躁對孩子的影響:
1、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在感覺到家長憤怒時,心里就會感覺害怕和痛苦,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父母才會開心。孩子認為父母的惱怒是來源于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父母才會生氣,因此孩子為了不讓家長生氣,將會變得順從和聽話,認為只有好好的聽從家長的勸說,才能夠好好的生活,因此放棄自己心里的想法,成為一名討好型人格的人。
2、優柔寡斷。
這些孩子從小到大,大事小事一概由父母說了算,從來沒機會自己做決定,所以長大之后必然出現“決策恐懼”。遇到問題很難做出選擇,更難發表任何意見。面臨必須自己決定時,總會焦慮發作、內疚不已,生怕招來麻煩。
3、自我否定、沒有自信。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自信的時候一定是最耀眼的時候,但如果家里的父母一方太過強勢,孩子就會漸漸變得自卑,對生活和學習沒有自信,就算有夢想也不敢追尋,就是因為覺得自己不行,害怕失敗。
4、情緒易怒。
不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孩子總是在吵鬧聲中長大,在他長大之后,情緒也難免變得暴躁,和父母如出一轍。
父母脾氣暴躁如何避免對孩子造成影響?
1、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家長因孩子的原因而脾氣暴躁,多半是未能理解孩子成長階段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和狀態。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能拉近親子間的關系,在交流中了解孩子所困惑或迷茫的情緒由來。
2、暫停保護。
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孩子因為淘氣惹得家長生氣到無法控制住情緒,那么家長應該及時安撫自己,比方說停頓半晌,默念生氣對誰都沒好處,生氣只會氣壞身子,生氣也會導致親子關系變壞,或者干脆去玩手機看電視,總之不要再去看孩子,轉移注意后讓自己氣消下來了再跟孩子繼續溝通。
3、自我暗示。
不少家長可以在“火山爆發”的時候趕緊給自己暗示,暗示自己的脾氣非常好,實在不值得為這樣的小事情生氣,那么即使孩子再調皮自己也能聽自己的暗示,即使生再大的氣也能覺得這樣確實不值得,氣壞身子也就罷了,指不準火氣一上來還把孩子揍出毛病了,這樣豈不是得不償失。
4、理清自己情緒的源頭,多陪伴孩子陪伴家庭。
暴躁的情緒總有它的源頭,如工作任務難以完成,夫妻相處模式不當,難以理解孩子的階段性反應等。撫平情緒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其誘發因素,并對應的找出解決方案。
07-26 16:55 查看全文> -
脾氣暴躁的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許多心理上存在問題的小孩,背后都有著不健康的家庭。其中,父母的暴躁脾氣對孩子的影響尤為明顯。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因為父母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上起到很大作用。
脾氣暴躁的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1、暴力傾向。
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經常會發怒的家長,孩子能過學到的依然也是暴力,長時間這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孩子會覺得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長大以后,也會用同樣的方式生活。
2、孩子性情敏感。
父母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怒發沖冠,會讓孩子過早成為照顧者,他們不得不細心地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了怕惹上麻煩,盡量不說話,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父母的情緒。久而久之,在同外界接觸時,孩子也會非??紤]對方的想法,不敢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只有得到對方的應允之后才敢開口行動。
3、冷漠。
家長在氣頭上的時候,往往聽不見任何解釋,即使不是孩子的錯,也常常會把氣撒在他身上。這直接導致孩子不愿意去溝通,甚至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只愿意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不愿意傾訴,更不愿意去傾聽,日子過得非常孤獨。
4、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
每一次父母的暴躁易怒都會讓孩子非??謶?,為了不被父母責罵訓斥,孩子會開始學著迎著父母,變成家長眼中的“乖孩子”。這種性格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孩子成年以后依然無法改變,他們會不斷地委屈自己來成全他人。
脾氣暴躁的父母如何避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1、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給自己幾分鐘遠離孩子。
如果你的情緒不好,不要在這個時候嘗試去教育孩子。給自己時間冷靜下來,想清楚“為什么生氣”,別輕易地用發脾氣來教育孩子。
2、和孩子溝通情緒,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
你也可以直接和孩子溝通情緒,告訴孩子你為什么生氣,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之后表達你對孩子的期待,給孩子指出一條可以改錯的明路。
3、父母適當發泄情緒。
如果父母真的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可以適當的發泄,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父母還不教訓的話,那就是父母的不對了。
4、記得及時修復和孩子的關系。
如果還是發火了,誠懇地和孩子道個歉,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和孩子解釋剛剛為什么會發脾氣,嘗試讓孩子原諒自己,和孩子道歉并不丟人。
07-26 16:55 查看全文> -
父母情緒暴躁對孩子的影響
在溫暖輕松的家庭氛圍下成長,孩子就會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會非常積極;反之,如果父母情緒暴躁,經常在家里大吵大鬧,孩子在充滿爭吵和暴力的環境下長大,自然也難以變得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父母情緒暴躁對孩子的影響:
1、情緒調節能力:家長是孩子的重要榜樣和引導者。如果家長自身無法有效地控制情緒,孩子可能會缺乏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他們可能會模仿家長的暴躁行為,并且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也難以有效地應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2、行為模式:孩子容易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包括家長的行為模式。暴躁的家長可能教導孩子錯誤的行為模式,如使用暴力或攻擊性來解決問題。這可能對孩子的道德發展和社交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3、情緒安全感:孩子需要在家庭環境中感受到情緒的安全和穩定。家長脾氣暴躁可能導致孩子感到不安全和恐懼,他們可能會擔心和害怕家長的情緒爆發,從而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4、敏感:被吵罵慣了,就會覺得自己做的哪哪都不好。怕自己做的決定,做的行為被人看到,被人笑話,行事小心翼翼。這樣的孩子也有些完美主義者,自己做的事情都要達到盡職盡美。但也會因為自己的“小心翼翼”,錯失很多機會。
父母情緒暴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不要在發火的時候教育孩子。
當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可以到另一個房間發泄,或者直接告訴孩子自己現在生氣了,不要再和我說話了等等。等到自己的情緒徹底平靜下來了之后,再和他耐心的討論他哪里做的不好,應該如何進行改進。
第二:要及時修復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有的時候實在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了,父母也要及時的和他道歉,跟他講自己發火是不對的。這樣一方面會讓孩子明白家長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雙方之間的隔閡。
第三:多讓孩子接觸同齡人、多結交朋友。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社交,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而且會建立信任感,孩子消除了自卑和恐懼,自然就不會再敏感,討好。告訴孩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孩子與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放在戒備之心,不再常??磩e人眼色,委屈自己。
第四: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氣氛溫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孩子的性格還會積極樂觀、陽光開朗。
07-26 16:54 查看全文> -
父母經常抱怨對孩子的影響
抱怨是許多人的習慣,在大多數父母身上也有,面對生活的壓力、工作上的不順心、孩子不理想的成績,父母往往會向孩子抱怨,將負面情緒宣泄到孩子身上,而且還對此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只不過是說幾句話,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父母經常抱怨對孩子的影響:
1、逆反情緒。
父母的抱怨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心理影響,孩子無法從父母那邊得到較好的評價,便會不再期待與父母的直接交流,久而久之也會疏遠父母,從而影響親子關系和諧。
2、遠離家庭。
如果父母整天抱怨,表現很悲觀,孩子自然不會覺得快樂,就不會有個快樂的童年,更不會有個快樂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沒有任何好處,只能讓孩子更加討厭家里的環境,不愿意回家,會想著盡早離開家,離開父母,去更遠的地方,遠離這種經常抱怨的氛圍。
3、影響性格。
作為父母,我們對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翻騰了。過去就過去了,往前看吧!如果總是對孩子抱怨,孩子的性格上就會受到影響,不會形成完好的性格。
4、自卑情緒。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因此父母的判斷也是孩子自我評價的重要選擇,如果父母的態度總是抱怨的現象,那么必然會引起孩子的自卑感,讓孩子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對,做什么都不好,一旦產生這種情緒便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
5、行為影響。
父母的行為會在潛移默化之中給孩子帶來深遠影響,二父母的抱怨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日常行為選擇,經常抱怨孩子的父母會讓孩子對整個生活產生消極態度,一旦遇到什么事情,也會第一時間做出父母的反應,要么是對他人實行抱怨情緒,要么是抱怨整個世界。
父母經常抱怨如何避免對孩子產生影響?
1、轉換心態。
如果是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就先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再逐步提高,你會發現,有一天,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已經實現了。這樣孩子會因為容易達到而獲得信心。
2、轉移注意力。
別以為這種方式是用在年幼的孩子身上的,對我們自己同樣有效。將自己的消極情緒換個方式宣泄,例如運動、逛街、看電影等,并逐漸減少抱怨的次數,直到不再抱怨。
3、家長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心理素質。
家長們在帶孩子前,就應該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提高面對生活不公的能力。你要知道現在的你并不是一個個體了,而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是孩子的一切。當你只會抱怨的時候,孩子的未來也許就毀在你手里了。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心理素質。
4、轉變環境。
如果當前的工作環境或生活環境讓自己內心感到壓抑和消極的話,改善當前的環境也能夠讓人當下的不良心態和情緒得到緩解。
07-26 16:53 查看全文> -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在大部分家庭里,夫妻爭吵都是家常便飯。父母自己也覺得,哪家不吵架?能對小孩有什么影響?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面前妥善處理矛盾,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自然就沒有問題。但許多父母并不能做到這點。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1、孩子有心理陰影。
夫妻爭執,在所難免。大打出手,更是不應該。孩子與父母的心理是緊密相連的,他們能敏銳察覺父母的情緒,連嬰兒時期的孩子,都會對父母間的爭執有哭或激動等的負面反應。當孩子漸漸成長,父母雙方爭吵,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讓他焦慮、不安,甚至會試圖介入化解沖突。
2、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缺乏安全感。
當父母吵架的時候,大人的激烈言行在孩子的眼里就好像是世界崩塌了一樣,容易讓孩子產生無助、害怕、悲傷等情緒,但孩子用語言表述不出來,只能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3、父母失去威信。
父親的意見向左,母親的意見向右,孩子到底該聽誰?他會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聽誰。長期處在這樣的境況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雙方雙雙失去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4、父母的吵架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我記得我的媽媽吵架時經常會說“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和你離婚了?!甭牭竭@話時,我在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感,那會就在想“如果沒有我,那該多好?!苯洺B牭礁改刚f同樣的話,導致我的內心很自卑,因為感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為我的原因造成的。
父母吵架如何消除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1、父母停止爭吵。
“同在一個屋檐下”父母之間難免產生矛盾,即及時的冷靜下來或者避開孩子,互相傾聽對方的觀點,不要激化矛盾,每次只針對這一件事,輪動自己發言在說話,逐漸減少吵架的次數,給孩子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環境,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正確的榜樣。
2、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可以選擇在孩子面前和好,跟孩子說清,爸爸媽媽以后不會再吵了,心平氣和的講話和相處,孩子就會平靜很多,時間一長,孩子就會逐漸淡忘。
3、向孩子道歉。
為人父母前大家要先明白一件事:孩子是我們選擇的,生活壓力是外界賜予的,所以哪怕你能力有限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怒火也絕不該在孩子面前釋放。當父母認識到錯誤后要立刻去跟孩子道歉,跟孩子說對不起,很抱歉嚇到了他,對孩子保證以后會克制情緒,最后擁抱孩子,希望他能原諒自己。
4、關心孩子,開導孩子。
父母吵架過后,要多關心孩子,留意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開始變得不愛說話、害怕。父母要鼓勵孩子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要了解孩子害怕的地方是什么,是父母生氣的語調,還是吵架時不良的肢體語言。只有了解到具體的點,父母才能去改正、去避免,同時用正確的方式去告訴孩子,父母是愛他的,是不會傷害他的,讓孩子安心。
07-25 16:48 查看全文> -
父母性格暴躁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在孩子成長時,父母是他們主要的學習對方,無論是習慣還是性格,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影響。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動不動在家里大吼大吵,甚至對孩子發火,孩子在這種氛圍下長大,很難擁有健康的身心。
父母性格暴躁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易爆易怒。
老話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父母的脾氣暴躁,焦慮,孩子自然也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變得易爆易怒。有些父母總是抱怨孩子的脾氣很火爆,很任性,不受管教,愛發火。其實,孩子只是在效仿父母的交流方式。
2、孩子會由于擔心而越來越“聽從”。
父母經常生氣,孩子愈來愈害怕,這相反會造成在未來的工作上沒有自身的看法,乃至越來越柔弱和迷失自己,缺乏主見。
3、性格膽小自卑。
當父母脾氣比較暴躁時,就會經常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大聲的吼叫孩子,訓斥孩子。一般生活在這種家庭的孩子,脾氣性格都比較內向,膽小自卑,就連說話都不太利落,也不太敢說話,不敢主動的去和同齡人交流和玩耍。
4、極度的缺乏安全感。
孩子自身失去了被愛的感覺,就會對整個陌生的世界感覺到恐懼,這就是典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了。除此之外,孩子缺乏安全感還表現在,即使別人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他也會擔心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父母性格暴躁如何避免對孩子造成影響?
一: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家長因孩子的原因而脾氣暴躁,多半是未能理解孩子成長階段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和狀態。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能拉近親子間的關系,在交流中了解孩子所困惑或迷茫的情緒由來。
二:父母應該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感到不滿時,應該以平和的語氣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表達自己的擔憂和期望,但要避免使用責備或威脅的言辭,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學會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父母應該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孩子的成長,并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這樣,父母就不會因為孩子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而感到失望,從而減少對孩子發脾氣的可能性。
四: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特別是在家庭環境中。父母要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并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調整。例如,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法來緩解緊張情緒,避免對孩子發脾氣。
07-25 16:4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