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
父母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想讓孩子學習,自己首先要喜歡學習。這里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可以是各種學習內容。孩子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要擔負起教育的責任。
父母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1、要培養孩子內在的目標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沒有,沒有目標的事情,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棄,放棄就意味著失敗。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就需要幫孩子找到一個好目標,這個目標,是孩子可以看見的,是可以感受到的,是發自內心想要得到的。
2、良好的家庭氛圍
其實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庭都會有這樣一個特征,就是非常重視家庭環境對于學習的影響。他們的家長很少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或者是很大聲的交談;并且如果有工作的話,也會將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孩子的學習時間安排在一起。
3、制定規則
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不要幫忙。事先約法并且事后毫不妥協。幾次下來之后,孩子就會知道這個規則是一定會遵守的,那么不想有懲罰,那么就要遵守規則。
4、培養孩子自律好習慣
一個孩子之所以會成功,自律絕對是最重要的幾項能力之一。一個不自律的孩子總是在想辦法拖延,半個小時之后再寫吧!寫了這么久,先玩一會兒吧!而自律的孩子則會想,到時間了,我應該及時把這件事情完成。
5、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有目標不代表能讀某一學科突然就感興趣了。想要孩子真的學習成績能夠提升,那么除了給孩子奮斗的目標之外,還要讓孩子切實的感受到學習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并且這個興趣的培養越早越容易成功。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學業知識含量還沒有高年級那么多,正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好時機。
6、培養孩子專注能力
專注力是自律的核心。有多少孩子都是學著學著就溜號了,這樣的孩子既是能夠到時間了就乖乖放下手機、放下游戲去完成作業,也不過是“偽自律”罷了。其實并不能專注其中,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最基本要做到的一點就是在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當中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
7、鼓勵和引導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對于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家長首先要沉住氣,堅持不打罵,不訓斥,多鼓勵和引導的原則,來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很多的孩子都是因為沒有辦法進入學習狀態,而導致內驅力不足的情況發生。
12-13 17:29 查看全文> -
家庭教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生活中經常發現,孩子一開始學習往往興趣盎然,但時間長了就堅持不下去。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說過“內驅力”這個詞,也知道內驅力強的孩子往往更優秀。作為家長,當然希望自家孩子能是一個內驅力很強的孩子,不用我們操心孩子就能把自己安排得很好。
家庭教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1、多讓孩子體驗自主感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不應該給孩子過多干涉和保護。適當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面臨選擇時,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只有孩子自己能做主的時候才可能獲得自主感。
2、及時給孩子積極反饋
當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總是能得到支持和積極反饋的時候干勁就會更足。孩子同樣如此,他們需要被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看見”,需要被肯定被鼓勵。
3、小步放權逐步自主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自主決策的能力,避免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過多的管控。然后再給孩子寫作業時可以問孩子,“你是先做語文作業還是數學作業?!弊尯⒆幼约簺Q定做作業的先后順序。
4、小目標產生成就感
孩子之所以喜歡玩游戲,就是因為游戲是一種闖關的形式,而且每通過一關都會拿到相應的獎勵,讓孩子產生了美好的體驗。所以再讓孩子學習時,也可以把目標推進成幾個星的目標。在完成小目標時,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獲得成就感。
5、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想和一個孩子建立好的關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談論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喜歡表達他們的興趣。當你表現出對他們喜歡的東西也很感興趣的時候,他們會熱烈地回應你,并很快把你視為可以信任的朋友。
6、給孩子跳一跳就能達到的目標
比如孩子平常做作業需要一個小時,鼓勵孩子50分鐘完成比較符合實際,如果讓半個小時完成,孩子就比較難達到。所以制定目標要符合“最近發展區”,讓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目標。
7、走進自然,愛上運動
每個孩子都是大自然的孩子,當身心與大自然接觸的時候,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回不一樣。這一點可以從很多人每到周末都往郊區跑很像。書中提到,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它會孕育孩子奇妙的想象力。孩子不是只有學習,他們還有生活,他們的身心發展需要大自然的照顧,所以接觸大自然,是他們未來的創造力的基礎。
06-06 16:40 查看全文> -
如何激發青春期孩子的內驅力
要想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那么家長能掌握與孩子有效的溝通和監督是很關鍵的,能將話語說到孩子的內里,讓孩子認同,從而愿意與家長配合,將成績一點點提上來,找到學習的興趣和內驅力。
如何激發青春期孩子的內驅力?
1、了解了孩子內心,家長需要明確溝通的技巧
當家長能夠做到控制好情緒換位思考和接受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基本上面對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會再出現自己的情緒壓倒理智的行為,可以遇到問題,先做到心平氣和與孩子進行溝通。
2、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
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得到家長的認可的,很多家長也都清楚,對于孩子的鼓勵,不要直接用“你真棒!”“你好聰明!”這類空泛的詞語,而是需要將孩子的行為具體描述出來,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其行為的重視和認可。
3、明確責任,制定界限,逐步放手讓孩子去承擔
我們逐步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你是為了自己而學,不是為了父母而學?怎么樣才能劃定界限呢?告訴孩子:暑假作業應該什么時候完成;完成的效果是什么;在完成過程中有困難該向誰求助?這就是制定界限的過程。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后需要自己承擔后果。
4、和孩子交流為什么要學習
當然這個時候要想一個合適的機會。當我們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事先把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告訴孩子,當然是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即潤物細無聲,無痕的教育方式,這樣有助于孩子自己找到孩子學習的內動力。
5、與孩子一起檢查孩子的執行情況
學習成績出來后,一起來分析問題出現在哪?怎么改進?指導孩子學會總結,學會改進。不要頻繁地去查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容易對孩子的錯誤過度關注,就會情不自禁地去修正孩子的每一個錯誤,從而引起孩子與家長的沖突。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成長的空間和時間。家長應該把握大方向應該看得更遠。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允許孩子犯錯誤。這樣子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成長了,懂事了,我們也輕松了。
孩子內驅力不足的原因:
1、父母太多的否定打壓了孩子
孩子之所以出現缺乏內驅力的原因,跟父母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總是否定和打壓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不行,我什么都做不好。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很消極,內驅力也會一點點的被磨滅沒了。
2、包辦太多的家長孩子沒有機會參與
孩子內驅力不足,還跟父母的包辦太多有關。從表面上來看父母是為了孩子好??墒歉改竻s忘記了一件事,孩子只有自己經歷和操作的事情才能記憶深刻。
3、缺乏學習興趣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直接原因,其實是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有的時候老師講的內容也比較枯燥,孩子也不會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形象地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體會不到學習對于生活的作用。孩子自身也找不到學習對自己的樂趣,所以總是缺乏學習動力。
11-09 18:43 查看全文>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不需要家長催促,就能自覺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完,而有些孩子即使家長再三催促,還是磨磨蹭蹭不肯做事情。孩子沒有動力做事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內驅力”。那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1、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有目標不代表能讀某一學科突然就感興趣了。想要孩子真的學習成績能夠提升,那么除了給孩子奮斗的目標之外,還要讓孩子切實的感受到學習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并且這個興趣的培養越早越容易成功。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學業知識含量還沒有高年級那么多,正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好時機。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家長可以用心理學上稱為“陽性強化”的一個行為。
2、良好的家庭氛圍
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庭都會有這樣一個特征,就是非常重視家庭環境對于學習的影響。他們的家長很少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或者是很大聲的交談;并且如果有工作的話,也會將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孩子的學習時間安排在一起??吹郊议L在認真工作,那么孩子受到影響,自然也會很認真的學習。
3、培養孩子自律好習慣
一個孩子之所以會成功,自律絕對是最重要的幾項能力之一。一個不自律的孩子總是在想辦法拖延,半個小時之后再寫吧!寫了這么久,先玩一會兒吧!而自律的孩子則會想,到時間了,我應該及時把這件事情完成。但是想讓小孩子自己就能擁有獨立意識,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小孩子的本性就貪玩兒的。
4、父母給孩子做一個學習的榜樣
也就是說,家長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積極、上進,給孩子展現一個非常好的精神面貌,讓孩子以家長為榮。在閑下來和孩子聊天時,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如何披荊斬棘克服困難, 讓孩子體會到勤奮努力、拼搏奮斗這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5、帶著使命感持續努力
孩子其實都有歸屬感,都想被需要,只有被需要生活才會更精彩。只是為了自己而活,太狹隘、太沒意思,往往沒了方向。為了別人、為了世界、帶著使命感去生活,就會感覺渾身充滿力量。什么是使命?應該去做的事就是使命。
6、以向往成為的人為目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喜歡影視歌星、有的喜歡科學家、有的喜歡工程師、有的喜歡平凡崗位但具有匠人精神的人,只要是偶像是積極向上的,都值得尊重。在引導孩子愛上學習時,可以讓以向往成為的人為目標,孩子的斗志將被點燃。
7、幫助孩子制定并達成目標
“目標設定理論”指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而當這個目標“明確具體,具有一定難度,但又在能力所及的范圍之內”時,效果是最好的。拿到教育中來說,當我們為孩子制定難度適中的目標時,他們努把力、“跳一跳”就可能達成。這種情況將會大大激發出個人的內驅力。
8、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成就感也是影響孩子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但成就感并非簡單地不來源于孩子拿到了第一名,或者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是孩子覺得自己能夠做到,一步步地積累信心。
09-28 18:25 查看全文>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孩子們一直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逼迫”下學習,只覺得學習是在完成任務,完不成老師和家長會不高興,并沒有從心理上認可學習,想要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逼迫”的形式讓孩子學習,自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學習內驅力,那么,怎么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呢?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
1、暫時降低學習難度
采取一些措施,把目前的學習難度調低,讓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夠得著,先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好處,讓他獲得一些學習的成就感。
2、擴展孩子的涉獵范圍,發現自身的潛在價值
孩子喚醒自己學習內驅力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發現和認可自身的潛在價值。這個價值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孩子是否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么,是否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
所以,哪怕是不起眼的活動,只要孩子持續關注,或者表示喜歡,作為大人就要給予認可,并且鼓勵孩子繼續探索。這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大的支持,也是開啟他學習內驅力的關鍵。
3、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閱讀可以擴充孩子的知識面,孩子讀得越多,他感興趣的內容也就越多,他就會越好奇,想要繼續探索下去。這時不需要給他太多的外力推動,他自己就會去主動探索這個新的世界。
另外,閱讀還可以幫助孩子打造知識基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
4、助推孩子越過難關
無論孩子的興趣點是什么,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都一定會遇到一個困難時期,這是孩子學習內驅力必須跨越的關卡。如果過去了,那么孩子內驅的動力就會爆發出蓬勃的生機。而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喪失了信心,那么孩子的興趣點就有可能就此中斷。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給他鼓勵,或者伸出援手,幫助他跨越難關,讓他重拾繼續探索的信心。
5、從興趣出發
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如果讓孩子學習感興趣的知識,就會學得很快,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
即使十分疲勞辛苦,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悅,即使困難重重,也不灰心,而是自覺的相辦法克服。因此,無論是家長或者老師都應該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引領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6、多表揚和鼓勵孩子
對孩子家長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哪怕一點點成績被大家認可,就會被感知好。當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之后,要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孩子知道,成功是一件讓人很快樂的事情。
所以家長不要放過孩子值得表揚的每個機會,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就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亦或是失敗就失去學習的興趣。
08-18 18:33 查看全文> -
強勢的父母是如何毀掉一下孩子的
其實,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是強勢的,認為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話,從來不聽孩子的意見。孩子從小就像提線木偶一樣在父母手里長大,久而久之,必然會缺少自己的主見。而且,在過于壓抑的教育環境下,孩子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
強勢的父母是如何毀掉一下孩子的?
1、父母包辦生活,孩子不會做事。
現在的很多孩子,高分低能,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歸根到底,就是父母從小包辦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穿衣,吃飯,交友,閱讀等等,都以父母的喜好來決定。孩子沒有生活體驗,自然沒有獨立做事的能力。
2、父母強勢壓制,孩子自卑怯懦。
強勢的父母,通常是事業成功人士,喜歡霸道的教育方式。在嘮叨,懲罰,威嚇的家庭環境長大,孩子只能學會順從。如果孩子以弱勢者自居,容易變得自閉、自卑、脆弱,缺少面對生活的勇氣。
3、忽視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每個孩子都背負家庭的期待,因此許多孩子壓力會很大,很難達到大人的期望。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家長的這種負面情緒還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消極的影響。
4、父母過分關愛,孩子沒有自由。
毀掉一個孩子,最常見的,就是以愛的名義,讓孩子失去自由。誰都疼愛孩子,但過度了,就變成溺愛。強勢的父母要求孩子,一切都聽從安排,不管是否樂意。父母以“為你好”為理由,使得孩子不能自由的思想。
5、父母精神控制,孩子失去個性。
強勢父母最可怕的,是對孩子的精神操控。孩子有先天的成分,但有的父母無視孩子的差異,強行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培養孩子。拔苗助長式的成長,不遵循孩子的教育規律,造成孩子千人一面。沒有個性的孩子,心靈往往是扭曲的。
強勢的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內心。
有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抱怨時,都會忍不住沖孩子發火,其實這是缺乏耐心的表現。要想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內心想法,必須學會傾聽,并用恰當的語氣引導孩子。
2、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在家庭互動中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有的是適合與否,孩子對于外界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希望自己去驗證去摸索,而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在錯誤中成長,就要給機會孩子犯錯。
3、適當的向孩子“示弱”。
自信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培養的重要品格。父母如果能夠主動向孩子求助,把一些主動有擔當的事情留給孩子去做,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4、無規矩不成方圓。
過于強勢的家長,態度要軟下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就要毫無分寸地忍讓孩子,而是在一定界限之內寬容孩子。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立下不可逾越的規矩,如果孩子犯了小錯則不必過于擔心,但是一旦孩子違背了原則家長就要強勢起來。只有家長的態度分明了,孩子才能夠在規矩內做事。
07-06 16:32 查看全文> -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獨立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就不要去做包辦式父母。雖說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但過度保護總是不妙的。我們需要讓孩子自主完成任何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不然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被動,我們也難辭其咎。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1、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尊重幼兒情感,對于孩子的“大驚小怪”,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不能嘲笑、呵斥孩子,不能對孩子的感情不屑一顧,要給予真誠的關注,與孩子之間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和寬松的氛圍,不能把成人意見和情緒強加給孩子,更不能對孩子進行“情緒污染”。
2、珍惜孩子自我獨立意識
當孩子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他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3、父母無條件的愛
孩子的人格獨立和依戀安全成正比,與父母的愛息息相關。當孩子內在與父母的聯接越緊密,愛的濃度、純度和質量越高,依戀關系越安全,孩子的人格獨立性才會越強。
4、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有些家長之所以會如此依賴家長,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家長造成的。家長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允許他們自己做決定,并且當孩子不自信的時候,家長還要多多鼓勵他們,這樣才能逐步培養起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缺乏獨立能力的原因:
1、父母"包辦式教育",孩子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做什么
父母常常認為,最優越的家庭條件和最妥善的安排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以至于家長常常幫助孩子安排好了今后要走的道路。但其實,孩子在這樣"包辦式"的家庭教育下,失去了太多的主動選擇權,失去了太多自己想要去完成的事情了,孩子最后也失去了獨立鍛煉的機會。
2、孩子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在接觸各種各樣性格的人群,因為父母不關注孩子的內心,反而是受到父母強壓式教育,孩子內心也會出現逆反心理,自然而然的想要將學習的目標轉向周邊人群,成為一個"合群"的人。
3、親子交流少,孩子表達主見總會被家長忽略
"包辦式"的教育,家長都是以強權的姿態告訴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總是被家長忽略無視。親子處于不對等的形勢下,沒有正確的交流溝通,勢必會產生巨大的裂痕,難以彌補。
04-01 11:4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