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和人溝通什么原因造成的
-
孩子不和人溝通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些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性格問題,發現孩子抗拒和人溝通,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是天生如此。正是這樣的態度,才忽視了孩子身上非常關鍵的問題,日后孩子的孤僻行為加重,甚至封閉自我,斷掉了和社會之間的聯系,父母才開始后悔。
孩子不和人溝通什么原因造成的?
1、孩子遭受的打擊過多。
孩子受到的負面評價,這些評價會來自家長、朋友、老師、陌生人,我們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但孩子往往會聽到“他怎么這么沒禮貌,見面不說話”、“你看看他真的是太內向,我們也不和他玩了”,每一句話都是對孩子的一次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被打擊,其次就是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受到過打擊和挫折,孩子心理有一定的陰影,所以會害怕與別人交往、交流和接觸。
2、父母給的錯誤標簽。
父母總是錯誤理解孩子的行為,輕易的就給孩子貼上害羞、內向、不喜歡說話等標簽,父母經常給別人說或者給孩子說,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受到這些標簽的支配,更加傾向于表現這些行為,父母說的話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敏感和重要的,負面的話語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暗示性。
3、網絡通信技術弱化了交際能力。
現在的網絡通信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孩子基本都接觸了各種網絡通訊方式,讓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便捷,不再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但是簡單的通過電子設備來交流弱化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4、家庭原因。
家里的家庭氣氛緊張、硝煙彌漫,而不是寬松和諧的氛圍,孩子在這樣的氣氛下很壓抑,父母的爭吵也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孩子會想是不是有些事情是因為自己造成的,從而又會虛構一個美好的畫面,在這樣的過程里,孩子會逐漸形成獨處的習慣,不愿意與他人交談。
孩子不和人溝通該怎么教育?
1、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有的時候不主動與他人溝通可能也是因為插不上話,因為沒有共同的語言,這就可以嘗試著先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后讓孩子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這更有利于孩子邁出人際交往第一步。
2、禁止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不和人溝通,遇到大人也不主動問好,就會給他貼一些“沒出息、懦弱、人緣不好”的負面標簽。其實父母不知道,自己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就會給他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孩子之后會經常性的自我否定,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家長要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鼓勵他多社交,平時不使用暴力語言,這樣他才會有勇氣去融入社交圈子。
3、讓孩子多接觸不同類型的人。
首先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認識朋友,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親子團體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認識不同性格的人,這可以幫助孩子多接觸到不同類型的人,觀察他們各自的特點,慢慢總結出交往經驗,性格也會變得更加開朗。
4、讓孩子學會傾聽。
要想孩子學會溝通,就要先學會傾聽,傾聽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孩子傾聽別人說話,從而學會如何去表達自我意識和自我想法觀念。二是讓孩子從傾聽中獲的有效信息,這也是人際交往中一個準則,耐心的傾聽對話。
02-03 17:03 查看全文> -
孩子不聽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不聽話,是件讓家長們比較的頭痛的事情,其實孩子不聽話在孩童時期是最常見的,家長要掌握孩子現階段的成長特征,多觀察孩子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孩子不聽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自我意識的發展
孩子的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危險意識的培養,小孩不懂火的危險,家長要多解釋,而且要有機會就提醒,因為孩子很容易忘記。認為孩子行為舉止不端而打孩子的,別忘了很多觀念、習慣都是長期形成的。好習慣需要長期培養,壞毛病也不可能一天改正。
2、對孩子無底線的忍讓
在家庭教育中當然也是如此的,父母管教孩子,首先要有一個規則,千萬不能因為溺愛而越過了底線。尤其是在那些家庭中有著老一輩的,當父母準備管教孩子時,爺爺奶奶就會像一張老虎皮一樣把孩子保護起來,他們總是會說別打孩子,孩子這么小又不懂事,等他慢慢長大就好了。
3、渴望得到關注
這類孩子由被關注突然失去關注,心中產生巨大失落,于是他們故意做錯事,搗亂,渴望得到爸媽更多的關注。但是,父母往往不能理解孩子這種行為背后的原因,只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了,不知道孩子內心的訴求,于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叛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4、沒有安全感
在家庭中,爸爸是天,媽媽是地,溫馨的家庭環境需要天清地寧。也就是說爸爸不在家里大呼小叫,媽媽在家里不嘮嘮叨叨。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孩子錯了非打即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沒有安全感,對家庭教育造成的損失就是孩子不愿意回家,不愿意親近父母,不信任父母。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1、言語中不要否定孩子
進行引導教育時,家長要做到“方式柔和,態度堅決”,不要用過于強硬的手段、言辭管教,要耐心說教、引導,但態度上不動搖,哪怕孩子哭得很兇。
2、注意自身的態度
在與孩子溝通時,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自身的態度,將決定這種溝通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溝通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家長的權威,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此,我們要先從接納孩子的情緒開始,認同孩子的感受。有了這樣的溝通基礎,我們就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
3、多一些包容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的耐心等待和引導的。孩子會犯錯,會做的不好,會達不到你的期望,但這是父母的功課,不要把這些變為對孩子的強求。希望焦慮的家長能放平心態。
4、不同問題不同對待
只有針對不同的情況,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內向的想法,進而采取正確的建議,效果才會事半功倍。而不是孩子不聽話,就面臨孩子的大吼大叫,這樣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說,必須弄清楚孩子不聽話的具體原因。
5、舒緩壓力
許多家長和老師只知道給孩子學習壓力,卻不會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情況,繁重的學習作業,考試名次排名,只知道要求孩子要考上好的學校,卻不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孩子們的壓力不比家長小,精神壓力過大沒有適當的放松的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6、以柔克剛
誰都喜歡聽好話,孩子同樣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不要太苛刻。不能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嚴厲批評,做了好事我們卻無動于衷。適當的鼓勵夸獎孩子,讓他心中找到認同感與成就感。在了解到什么事情是對的后,他就會主動去做對的事情。
05-16 17:34 查看全文> -
孩子叛逆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些父母覺得孩子叛逆期就是不聽話,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特征,結果就是問題越來越嚴重,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也越來越遠。叛逆期其實未必是件壞事,家長也要多了解孩子叛逆的本質,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
孩子叛逆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一:家長的批評。
批評意味著你對孩子的想法、體驗、感受、價值觀,都是持否定態度的。孩子常常會把這些批評,當作是對他的貶損。一個經常被批評,感受不到愛的孩子,更容易變得叛逆。
原因二:家長的威脅。
威脅孩子,特別是威脅叛逆孩子,一點效果都沒有。還會讓孩子常常感覺到無能為力,并怨恨自己的父母,讓情況越來越糟糕。另外家長打斷孩子說話、挖苦、對孩子撒謊等行為,也會引發孩子的叛逆行為。
原因三: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現。
心理方面的不成熟是導致青少年叛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心理上青少年的成熟滯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認知發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方面的各種補助,認識是不牢固的、容易動搖的。
原因四:內心壓抑的情緒想要得到釋放。
有的家長屬于較為強勢的類型,不論孩子的喜好和需求是什么,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將計劃或是物品強加給孩子。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觀點被別人認同。而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很多孩子便采用了一些叛逆的行為來向大人證明自己長大了。
孩子叛逆期怎么辦?
首先,平等地對待孩子。
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由于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渴望獨立自主,所以在想法和意見上跟父母會出現分歧。這段時期父母需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才能夠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變得更信任父母,愿意與父母敞開心扉。如果父母只是單方面地去指責孩子,只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走越遠,導致親子關系之間出現裂痕。
其次,與孩子成為朋友。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很喜歡把事情藏在心里,當生活中出現了問題,也不愿意向父母去訴說。這個時期父母要多去和孩子進行談心,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愿意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告訴你,父母和孩子一起解決遇到的事情,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然后,夫妻相親相愛。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大到很難想象的,如果夫妻恩愛,那么家庭的氣氛就會很和睦,孩子的叛逆期自然比較難形成,因為他們有安全感,看到父母恩愛,他們會很開心。但是父母的關系若是不好,孩子會很沒有安全感,容易叛逆。
最后,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相信孩子。
要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尊重,這樣的話孩子才會反饋給你最真實的信息。只有讓寶寶信任你,同時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那么孩子才會可能把心里的話告訴家長。這樣一來,家長朋友們才能夠感受到孩子在這個叛逆期所想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就能夠更快的和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階段了。
04-17 17:24 查看全文> -
孩子懦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懦弱源自于不被接納的養育環境。倘若一個孩子從小不被父母接納,經常被斥責而不是鼓勵,被否定而不是被認可,被忽視而不是被關注,那么,這個孩子就會膽怯,他對于外界的反應是收縮的,害怕的。
孩子懦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父母總是讓孩子寬容大量
不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們,是不是也是這樣教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來搶東西時,你總會告訴孩子,讓弟弟玩會,弟弟碰你一下沒事的,你要懂得學會原諒別人。甚至還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你還太小,這玩具你玩不了,你就給別人玩吧,回家媽媽給你做好吃的。明明是孩子的利益受到了危險,父母卻總是在告訴孩子要去原諒別人。
2、父母經常不問由來,就批評孩子
有些父母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給孩子貼上標簽,甚至見到其他人就會說:我家孩子怎么怎么的。孩子小的時候,本來自我意識就差,當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說自己,下意識的會認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樣子,慢慢就會變成家長口中的性格。
3、父親帶孩子的時候偏少
沒有爸爸的硬漢形象供孩子效仿。在孩子的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母親對其成長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其細心、溫柔會讓孩子幸福成長。但是,當孩子步入中學以后,尤其是青春期發育時期,父親那種粗獷的魅力更能影響孩子堅強性格的形成。
4、父母的過度寵愛
父母愛孩子,大部分的時候,父母都是沒辦法去衡量自己的這種愛,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尤其是一些從小在缺少關懷的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們長大成家立業之后,會因為小時候的原因,心里總是想著要多疼愛自己的孩子,不能讓他們像自己一樣,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中長大。
孩子懦弱怎么辦?
1、鼓勵孩子多交際
平時家長多讓孩子走出家門,走向自然和社會,多與小朋友、大朋友們交往交談。要打消拘謹,放松自己。同時要設法誘導孩子的交際興趣,解決交際中遇到的挫折與心理障礙,以保證孩子主動、積極地與人交往。
2、不要恐嚇孩子
有很多父母在讓孩子通往自信的道路上時都會選擇恐嚇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是正確的,恐嚇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膽小,更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臨眼前的障礙。我們大可以和顏悅色的跟孩子去交流,讓他們知道眼前的障礙并不可怕。
3、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許多孩子懦弱,是因為孩子沒有自信心,所以家長不要任意的指責孩子,以免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孩子的長處,讓孩子進行學會自我肯定。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做得好給予適當表揚,做的不好,應該耐心的教育引導并給予鼓勵他下次做好,這樣既肯定了孩子的價值,也不會讓孩子的尊心受挫折。
02-01 16:22 查看全文> -
性格敏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就是不能太著急,用孩子的視角去了解孩子每天想什么,他為什么會那么敏感,然后鼓勵孩子去學一些新的事物,經過學習他取得了成功,我們再去夸獎他,這樣一點點他就會有自信,也一點點內心就不會那么敏感。
性格敏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家庭成員的保護過度
現在一家就一個小孩,如果家里出了四個老人還有爸爸媽媽的關愛,你說這算不算高度關注,保護過度呢?通常,這樣的保護會對孩子的正常常在造成一定傷害,這也是孩子性格過于敏感的主因。
2、先天因素或產前教育
如果在妊娠階段,母親受一些心理或生理的刺激,那么孩子在出生后可能更敏感。當然,一些兒童的生活發生了突然的變化,這也可能導致其子女的個性發生很大變化。
3、父母教育不當
父母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傾向。因此,父母應向其應該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子女。他們不應該太寵你孩子,也不應該對他們的孩子太過嚴厲。極端的教育方法會導致孩子的個性變得敏感。
孩子性格敏感怎么辦?
1、教他們管理情緒
孩子也有自己的“小情感”。他會發脾氣,鬧別扭。此時,大人必須正確引導他們的孩子,慢慢引導他們的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然而,這種接納不同于嬌縱,由著孩子胡來。例如,當一個孩子發脾氣時,可以讓他吐露心中的不愉快,但不能讓他大叫。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你的接受和愛,讓他感到更有安全感,這樣他的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2、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溫柔克制
平時在和小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盡可能的要溫柔在語氣和用詞上面一定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小孩子覺得自身的存在是一個錯誤,這樣都有可能影響到小孩子以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有可能帶給小孩子一些負面的情緒。注意在小孩子如果有做錯事的時候,一定要給小孩子講道理不可以大聲的呵斥和責罵小孩子。
3、鼓勵孩子參加活動
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競賽,從小體會輸贏,勇敢的面對結果。在競賽的過程中體會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的樂趣,就能使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不會因為一點挫折就退縮。
4、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多多的鼓勵孩子
孩子出現了內心敏感的話,一定要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多多的鼓勵孩子。讓孩子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對孩子說的話全部的進行否認。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是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要適當的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才能夠避免孩子內心比較敏感。
12-01 18:18 查看全文> -
孩子沒有主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每個孩子總是要長大的,他需要面對很多種需要他做決定的問題,家長不可能一輩子都跟著孩子,一輩子都能做得了孩子的主。要給孩子一個發表自己看法的空間,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沒有主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父母過多干涉孩子
現在的家庭中孩子很少,所以父母恐怕委屈了孩子,于是就一味的包辦代替或過多的干涉孩子的事情,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變得沒有主見。因為他沒有獨立做事的一些經驗,你讓他這個時候去獨立做一件事情,他難免不知道該怎么做,無從下手,就會依賴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事情一直在循環,一直在循環,導致孩子會越來越沒有主見。
2、家長過分強調自己的主觀判斷
不斷打壓孩子的自我思考,經常性否定孩子的選擇。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不自信,遇事兒,容易前怕狼后怕虎,讓自己一生都生活在矛盾和糾結中。
3、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孩子本身年齡小,往往達不到家長對他的期望,所以家長就會經常批評孩子,很少表揚孩子。甚至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做一些他做不到的事情,中間又不給他提供幫助,那么孩子失敗了,就會產生挫敗感,慢慢的對任何事都失去信心。
4、不舍得放手
很多父母覺得不管孩子長到多大,都認為孩子應該聽自己的。所以給予孩子的關愛與幫助也不會減少,會不斷地去干涉孩子的生活。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容易失去主見,同時還可能成為社會上的“巨嬰”。
5、父母喜歡否定孩子
父母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打擊他們思考和選擇的積極性。時間久了,孩子再也沒有信心發表自己的想法,甚至會覺得自己說什么都是錯誤的,也就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6、家長過于焦慮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做的不好、做的不對,害怕他們犯錯誤,當孩子的行為和自己期望的不同時,他們就開始感到焦慮。這些父母通常會在無意間對孩子提出過多的約束或者過分的苛求。大人本就是孩子心中的權威,久而久之,導致孩子失去自我,并產生畏懼心理,對一切安排唯命是從,不敢說、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7、得過且過
缺乏主見的孩子遇到事情總想著得過且過,沒有特別大的抱負,安于現狀。不太敢挑戰,也不太能適應陌生的環境。這類孩子往往是別人讓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分配任務時,也是分到什么就做什么,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們往往對生活也沒有過高的要求,能吃飽就行,有地方住就行。
11-28 19:08 查看全文> -
孩子內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一個孩子不愛說話、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經常一個人在角落玩、喜歡安靜的待著等等,家長都會說“我家孩子比較內向”。那么造成孩子內向的因素有哪些呢?
孩子內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自我意識敏感
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因此看到人就會產生緊張感。比如有些孩子,當父母要求孩子與他人交往時,他們表現得大方而有禮貌,但有些孩子就會感到緊張、膽怯、產生回避和退縮的行為,因為他們的孩子過于注意對方是陌生人。如果這時候父母還責備孩子的話,從此不敢與他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到自己的個人世界。
2、過度緊張的精神
如果孩子的精神過于緊張,那么很容易出現內向性格。細心的父母可以觀察到,有些孩子接觸其他孩子時可能感到緊張,有強烈的保護自己的感覺。這與孩子的精神有關。如果父母發現了,他們應該幫助孩子及時做出調整。
3、家庭環境的影響
兒童性格的形成與父母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部分兒童性格內向發展的原因與家庭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如果父母是相對冷漠的人,大多數孩子會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外向,就應該從自己和家庭環境出發。
4、家庭教育的影響
嚴厲而苛刻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使孩子養成內向和孤僻的性格。孩子在父母的嚴厲指責下往往變得極其膽小和懦弱,他們的性格變得不愛說話。因此,家長在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時,要注意防止孩子養成內向性格的方式和方法。
孩子性格內向怎么辦?
1、營造和睦的氛圍
家長們要為內向的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感覺到被愛、被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會心情輕松愉快,言語無拘無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樂于同爸媽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2、多與同齡人交往
爸爸媽媽們可以帶孩子多點到同齡小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請他們過來陪孩子玩,當孩子嘗到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會興奮、喜悅,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這樣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增強了自信心,塑造了開朗的性格。
3、保護孩子自尊心
爸爸媽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關心他們的行為,鼓勵孩子多點發言,切勿采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剝奪孩子發言的權利。父母還要有意地培養孩子應對困境的能力,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后。
4、主動與孩子交流
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都是少發言,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要,正確引導孩子談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鼓勵孩子通過語言來與小伙伴進行溝通交流。
10-26 15:1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