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
-
為什么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
家庭教育是以一段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前提的,如果父母尊重孩子,對孩子友好,孩子自然會敞開心扉,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教育自然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對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為什么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
第一、親子時間不足?,F代社會父母往往工作繁忙,時間緊張,可能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情感產生疏離感。
第二、教育方式不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可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太嚴厲、太寬容、不夠耐心、不夠關心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或者不滿。
第三、溝通不暢。孩子和父母在溝通時可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雙方語言不同、表達方式不同、溝通方式不當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溝通不暢,進而影響彼此的感情。
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怎么辦?
第一、父母應該用平等的心態來對待子女,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人格,誰都不喜歡別人來命令自己做事情,孩子也一樣,你覺得你是讓她聽話了,但他對你得態度絕對不會太親近。只有和他們把他們同等的地位來相處,才能親近和諧。
第二、多多溝通,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你都得去多溝通,多了解,那樣隨時隨刻你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和孩子交交心,才能更貼近。
第三、做父母的也要經常反思自己,不要一味地就覺著自己沒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錯,該反思的時候就得反思,錯了我們就去積極地改正,給子女也做個好榜樣。
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影響:
第一、缺乏自尊。
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孩子通常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沒有自尊心。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被重視,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這種感覺會使他們失去自信,缺乏動力去追求夢想和目標。
第二、缺乏責任心。
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孩子通常會缺乏責任心。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并且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問題。這種感覺會使他們對生活感到無望,缺乏對未來的信心。
第三、缺乏安全感。
和父母關系不好的孩子通常會感到孤獨和無助,缺乏安全感。他們可能覺得自己沒有被父母所愛,或者覺得自己不值得被父母愛。這種感覺會使他們對自己和世界失去信心,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
07-06 16:37 查看全文> -
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怎么辦
孩子在小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和父母無話不談,也非常粘父母,但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集體生活,有了自己的小交際圈以后,孩子變得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親子關系差與家長平時錯誤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家長要重視起來,積極緩和與孩子的關系。
孩子和父母關系不好怎么辦?
1、平等對待孩子
父母應該用平等的心態來對待子女,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人格,誰都不喜歡別人來命令自己做事情,孩子也一樣,你覺得你是讓她聽話了,但他對你得態度絕對不會太親近。只有和他們把他們同等的地位來相處,才能親近和諧。
2、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和鼓勵
很多父母會給孩子鋪好一條筆直的路,在路旁的倒刺都給清除干凈,連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得大包大攬。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想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都會被父母說成不務正業,甚至去打擊壓制他們。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信任,適當地放開手,讓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3、要欣賞細節,不要只注重結果
當孩子取得成果時,他在興奮地說著細節,而你卻關心的只是結果。漫不經心地聽著他說話,或者直接打斷他的說話。他會很傷心的。時間一長就不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成果,和你的關系也越來越遠。當他細細描述細節時候,父母需要仔細地聽,千萬不要表現的漫不經心。你尊重孩子,孩子還是尊重你的。
4、日常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這里的交流不是指每天問問學習怎么樣,考試怎么樣,而是問他們上學開心嗎?有沒有交到好朋友?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對于子女來說,學習雖然是必須的,卻不希望父母在上面強加給自己壓力,只有子女懂得了努力,學習起來才更有動力,而此時父母只能是鼓勵,提供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罷了。
5、陪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情
很多時候父母都不愿意陪著孩子一起玩耍,覺得孩子的做法很幼稚,自己陪著孩子做會很丟臉。與孩子相處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孩子一起玩耍,這樣孩子對于父母才會少一些畏懼,多一些暢所欲言。很多事情孩子不和父母說,不是因為不想和父母說,而是害怕被父母罵。
6、培養孩子興趣,不要強加興趣給孩子
父母總是把自認為好的東西給孩子,但是從來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有些父母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只會送書、送練習題,但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小玩具。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讓孩子失去童年。父母應該學會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的興趣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7、多給孩子提供釋放情緒的機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失敗,面對這種問題,我們或是多給孩子提供釋放情緒的機會,或是運用共情,讓家真正成為孩子的“避風港”,這樣就能更快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難關,有利于促進親子之間關系的和諧。
8、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
人在擁抱的時候,能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擁抱這種肢體語言,在心理建設上往往要比單純的言語更有效。當父母經常給孩子一個擁抱,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這也就意味著,父母能成為孩子最為信任的人,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小秘密分享給父母。
02-07 11:53 查看全文> -
孩子與父親關系不好什么原因
在親子關系之中,爸爸和孩子的關系往往都偏向于生疏的狀態,而我們就需要通過給予爸爸和孩子足夠的親子共處空間、爸爸做好孩子保護者的角色,并且成為孩子傾訴的對象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這樣才能夠改善家庭現有的不良關系。
孩子與父親關系不好什么原因?
1、不愿陪孩子
現在有不少寶爸,就算有花時間陪孩子,但在陪孩子時幾乎都沒怎么搭理孩子,自己在一旁玩游戲,讓孩子自個去玩。對于孩子來說,那些喜歡陪伴他們玩耍的人,則會成為他們愿意親近的對象,很顯然,寶爸就這樣被踢出局了,但寶爸們卻還不知道!
2、在家的時間短
寶寶和誰親近,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就是兩個人呆在一起的時間。爸爸通常白天忙工作,回家的時間很晚,有的甚至晚上也在忙工作。導致的結果就是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很短,兩個人的溝通很少。
3、在家愛擺“臭臉”
一直搞不懂,為啥有些老爸在外明明好好的,一回家看到孩子就板著黑臉。孩子但凡做錯事情,就會受到他的嚴厲管教?;蛟S你外表嚴厲,內心卻很愛惜你的孩子。但沒有一個孩子,能從父親冷淡的臉,嚴厲的態度中察覺到父愛。
4、說話不算話的老爸
很多“大忙人”爸爸,總是答應孩子這樣那樣的承諾,但卻常常因為工作忙時間緊而爽約?;蛟S你覺得孩子小,哄兩下就沒事了。但這些事情總會被孩子記在心里,久而久之,他會覺得他在你的心里根本不重要,無法從你那里得到安全感。
怎么建立孩子與父親良好的關系?
1、讓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對于安全感的需求非常大,對于他們來說,沒有比父母更親的人了,如果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冷冰冰的,總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這種被拋棄的不重視感,會讓孩子覺得恐懼,覺得自己是不被接納的。所以對于孩子的情緒也要細心呵護,好好接住,讓孩子覺得爸爸對他的任何事情都能夠接納,包容,才能感覺到濃濃的愛意。
2、多參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因為爸爸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建議爸爸們無論多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爸爸們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會重來,而與其孩子長大了與他們斗志斗勇,不如從出生開始投入精力,給孩子一個理性又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出色成長。建議上班族爸爸可以在周一到周五至少每天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專門給孩子,周末至少留一天全天陪孩子,如果時間能夠保證,再加上科學的育兒觀念,就一定會培養出出色的孩子。
3、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
父親對待子女一定要學會平等相處,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動中也是如此,爸爸與孩子的關系不應該只是爸爸的帶領,而是兩個人相互扶持。只有站在和孩子平視的角度,把孩子當朋友來相處,才會與孩子建立牢固而親密的情感。
02-08 15:08 查看全文> -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父母先別急著把溝通問題全部推到孩子的性格上。再內向的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愿意對父母敞開心扉的。而多數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是因為父母教育方式出現偏差,或者受到家庭氛圍等環境的影響。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害怕父母責罵自己。
孩子在有一些想法向父母表達的時候,如果是父母不想聽到的話,就會非常生氣,并且斥責孩子不懂事,不為家長考慮。孩子見到父母激動地情緒,自然也就會有退縮的想法,為了自己不再被斥責,所以選擇不再和父母溝通。
2、對父母心存芥蒂。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和父母溝通,是因為他們對于父母存在著一些心理陰影,譬如小的時候被父母打罵過,給他們留下來不小的心理創傷。導致即便是過去了很久,依舊會讓他們對于父母感到不滿。所以面對父母他們一直都會有一種畏懼心理,不敢和父母去溝通。
3、在父母身上找不到安全感。
隨意評價孩子的朋友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毛病,當孩子帶自己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因為孩子朋友的一些表現家長就對孩子的朋友指指點點的評價,嚴重的甚至干涉孩子的交友,這樣其實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家對于孩子的歸屬感安全感也會隨之減退,之后孩子會害怕帶自己的朋友接觸父母。
4、不被父母理解。
孩子通常不愿意和父母聊天是因為自己不被父母所以理解,每次在和父母溝通時,父母總是對會孩子說“你還小”、“別胡思亂想好好學習”一類的話,漸漸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再和父母溝通了。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接納孩子的感受。
在與孩子溝通,尤其是提意見時,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理解他們,他們才會更愿意聽。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嘗試站著孩子的角度,領悟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讓孩子換位思考。
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親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減少,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3、認真專一的聽孩子說話。
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最好能夠放下手里的事情,哪怕是在做飯,或者工作。有些家長一邊拿著手機,一邊漫不經心的跟孩子溝通,不但沒辦法做到及時回應,有時候孩子說了什么甚至都沒聽見。孩子會以為是自己說的不好,不但不愿意繼續說下去,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放下手里的一切,用雙眼注視著孩子,讓孩子知道此刻聽他說話是最重要的事。
4、溝通的時候要多微笑。
很多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就像領導給員工安排工作一樣,帶著固定的問題,問完了,讓孩子給答案,面部毫無表情,讓孩子感到緊張、害怕,自然不愿意多說。家長的表情在與孩子溝通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除了要多微笑以外,還可以多用點頭表示肯定,睜大眼睛表示好奇,皺皺眉毛表示沒聽懂。孩子看到家長豐富的表情,會覺得自己所說的內容家長感興趣,因而愿意繼續說下去。
02-04 17:13 查看全文> -
父母關系不好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身上的所有一切都是零,人生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幾年,孩子都是在父母身邊,所以父母之間有什么樣的表現,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而且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影響。
父母關系不好對孩子的影響?
1、孩子心理負擔重
夫妻經常吵架心存怨氣,容易拿孩子當“出氣筒”,動輒吵罵孩子,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心情抑郁,讓孩子成天籠罩在父母爭吵的陰影里,孩子就會有自卑傾向。
2、影響孩子性格
夫妻吵架對孩子耳濡目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在與小朋友相處時也會像父母一樣,非吵既罵、語言粗暴,讓孩子慢慢形成了極端性格,影響孩子正常與人交往。
3、影響孩子學業
無論是孩子學前教育,還是各個學習階段,孩子腦子里全是父母爭吵的雜音,讓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也根本沒有心思讀書,甚至會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
4、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都希望父母恩愛,如果父母經常吵罵,有時還會鬧離婚。讓孩子處于擔驚受怕的恐慌之中,膽子會越來越小,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
5、排斥他人
總是吵架的家庭,會成為孩子無法與他人好好相處的原罪。在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無法對人產生愛與信任,他會因為自我保護而排斥他人,他不會主動發現和靠近適合自己的朋友和圈子,并且惡性循環。
6、脾氣暴躁
總是吵架的家庭,會讓孩子將吵架轉化成他以后的樣子。因為耳邊一直充斥著父母的各種大小吵,所以孩子也會習慣性地各種大小吼,與任何都是一言不合就大聲嘶吼。
夫妻吵架要避開孩子嗎?
1、如果夫妻遇到矛盾時候,著急上火,到了非要吵架的時候,肯定就沒有那么理智了,你一句我一句,戰火激烈交鋒,恨不得把對方吃掉,如果這個時候,你還讓他們避開孩子出去吵,或者是到臥室里面小聲爭論,顯然是很不現實的。如果夫妻能做到這樣理智,那也不會出現吵架這件事情。
2、孩子也是家庭成員之一。俗話說,孩子是父母感情的紐帶,看到父母在自己面前吵架,說不定孩子還會勸阻幾句,起到積極的作用呢。這在另一方面會訓練孩子解決沖突的能力,對孩子情商的養成也是很有幫助的。
3、如果因為孩子家庭恢復了和睦,那么孩子會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更加熱愛這個家庭。同時,由于孩子沒有生活在大人精心搭建的溫室里,所以他從小就能見識人性真實的一面,會更加接地氣。
11-04 18:31 查看全文> -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
隨著孩子的增長,自主意識開始增長,內心的小秘密也越來越多,家長會發現孩子越長大和自己之間越來越沒話說,交流也越來越少,有時候家長主動和孩子溝通,孩子要么借口忙,要么直接拒絕溝通,讓家長很苦惱。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
第一:一味的否定孩子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年齡小,一上來就否定孩子,否定一次兩次,孩子就不會再想和父母說心里話,因為說了父母也不是否定自己。
無論孩子表達的是對是錯,家長都要耐心聽完,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和別人一開口說什么,就被對方否定,是不是自己再也不想說話了。
第二:只知道指責孩子
不管孩子說什么,如果在父母的眼里都說錯的,好的壞的父母都要指責一通,別說早戀這種明顯會被父母指責的事,就算是孩子上學被欺負,可能都不會和父母說,因為怕被父母指責。
所謂的心里話,多半是平時沒辦法擺在臺面上說的話,如果每次掏心掏肺的和父母聊天,得到的都是指責,那么怎么可能會再和父母說心里話呢?
第三:父母情商低不會說話
有一類父母,可能平時為人處世情商不低,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話不投機半句多,也不是不想聽孩子說,而是每次和孩子聊天,說的話總是不中聽,甚至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蚴茄哉Z中表達出了對孩子說的這些事的不感興趣。
所謂心里話就是交心的話,如果孩子說的交心的話,在父母那里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回應,孩子以后也不會再想說了。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讓孩子換位思考
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
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親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減少,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2、接納孩子的感受
你是否聽說過: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是的,這位“媽媽”很愛她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地控制和否定時,他們會舒服嗎?在與孩子溝通,尤其是提意見時,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理解他們,他們才會更愿意聽。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嘗試站著孩子的角度,領悟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3、選擇恰當的溝通方法
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這就需要家長依據孩子的特點,選擇恰當的談話方式。這里主要介紹兩種談話方法。一是直敘法,即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態度,其特點比較快速,這種方法適合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二是間接法,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舉例子的方法,引起孩子談話的興趣,然后再順勢引導到談話的主要內容上來。
4、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作為孩子的父母,往往對孩子說話辦事總是居高臨下,以家長的身份自居,這樣,孩子對你就會關閉心靈之門,讓你一無所知。如果家長跟孩子建立朋友式友好相處關系,與孩子成為知心朋友。在茶余飯后,你就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談談心,兩代人的距離縮短了,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家長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這樣,家長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孩子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等。
5、家長要多陪陪孩子
家長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寫作業,陪孩子逛超市、購物、到公園轉轉,或者陪孩子下下棋、打打球、唱唱歌,也或者帶孩子外出旅行等??傊?,父母多陪陪孩子,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這樣,父母與孩子交流就變成了自然。
09-20 15:32 查看全文> -
為什么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們可能會有一種感受。孩子軟硬不吃,油鹽不進,溝通起來非常困難。以前那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去哪了?現在完全變了。孩子不愿意溝通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們只有知道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為什么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
1、代溝
人生經歷不同,內在經驗不同,父母不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感受和需求。
2、陪伴太少
親子間缺少共同興趣、共同經歷,親子間缺少交流話題,孩子不知和父母說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說。
3、價值觀的沖突
父母不理解孩子在乎的價值,強迫孩子接受父母在乎的價值。
4、強迫的愛
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就不高興。
5、壓力太大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是父母經常處在壓力狀態(父母情緒不佳),孩子在父母那里總是感受到壓力,于是孩子為了逃避壓力,也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6、缺乏尊重
父母管的太多,不夠尊重孩子的界限,孩子想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所以盡量少說。
7、說教、建議過多
父母給孩子的說教、建議太多,孩子覺得煩,于是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怎么與孩子溝通交流?
一、營造和諧氣氛
家庭中有和諧的氛圍,父母之間能夠互敬互愛、平等交流,孩子也會更樂于藏開心扉,與孩子溝通時也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和他平等地交流,不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二、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
家長不要居高臨下,老是指責孩子你這不對、那不好?,F在國內和國外的少兒節目中,很多主持人都是坐在地上,說話時與孩子平視,讓孩子感覺我們是平等的。
所以當家長的也得這樣,要養成一個習慣,牢記家長跟孩子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
三、和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凡是有事的時候家長都要跟孩子商量:“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今天我們去這兒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成尊重別人的人,養成有事商量的習慣。
四、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孩子的觀點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家長要無條件接納孩子。我不一定要同意孩子的觀念,但要給孩子說話,表達他自己的權利。因為生而平等,你們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
09-15 17:3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