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成績好為什么初中就不好了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在初一的時候就變倒數了,還成了班里的差生,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小學成績好為什么初中就不好了?
1個回答
回答問題賺金幣,金幣可以兌換大獎-
李晴寶貝呀
03-24 18:15 TA幫助家長解決了610條親子問題很多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之后,成績都會發生不小的變化,要么成績直線下降,要么成績遙遙領先,而面對學生的成績下降,家長也十分困擾。
小學成績好為什么初中就不好了?
1、小學階段的考試內容相對簡單。
小學的學科學習相對簡單、直觀,老師的教學也更加注重趣味性,所以孩子學起來也容易。拿小學數學來說,主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只要孩子態度端正,家長稍加輔導,考出漂亮的成績并不是很難,一個班上90分以上的孩子能有二三十人都很常見。
但是到了初中,學科劃分變得細致,課程門類在增加,內容難度也在增加,學習內容和形式的變化,導致學習難度提升,孩子想考出高分難多了,所以不少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成績會出現縮水。
2、孩子過去的學習方法難以應付更為復雜的學習內容。
初中的知識體系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的學習內容以具體形象為主,有一定的記憶力就行,而初中以抽象為主,需要理解+記憶。
隨著年級越高,孩子越會發現,學習的本質并不總是在于知識量的多少,而在于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比如有的小學生靠死記硬背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到了高年級,需要他發散思維時,這一招不見得見效。
3、環境變復雜了。
讀小學時,接觸的人相對較少,學生思想也比較單一。孩子升入初中,年紀變大了,接觸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好學生和壞學生都有。你的孩子有沒有和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攪到一起,有時課也不上,到外面玩游戲。這是家長要時常警惕的一個問題。如出現此方面問題,成績不下降才怪呢。
4、青春期生理心理變化影響。
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生理上會自然發生變化,這會帶來有些孩子心理產生變化,對身邊的異性會產生好奇和好感,甚至喜歡上某位異性,一般是同學。這會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時間長了,成績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