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孩相比,男孩成熟的時間往往相對較晚。許多男孩在讀高中以后,甚至成年后,依舊很幼稚,無法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沖動情緒化,這對孩子未來的工作、生活,都會帶來影響。家長一定要培養出心智成熟、有責任心的優秀男孩。
培養優秀男孩書籍推薦
《男生,我大聲對你說》
該書是著名作家、心理醫師畢淑敏寫給男孩的心靈之書,內容涵蓋男生的成長、成功、勵志、戀愛、婚姻、修養等主題,既有輕盈恬淡的青春美文,又有引人入勝的心理咨詢故事。本書是男生認識自己,走出困惑迷茫,追求成功幸福的人生指南,對于女生認識和理解男生心理也不無教益和啟示。
《十幾歲男孩成長必讀書》
《十幾歲男孩成長必讀書》從十幾歲男孩的角度,將這個年齡段他們可能(或者說已經)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困惑等比較棘手的問題都羅列了出來,如身體變化、情感困惑、身體健康、安全常識、學習情況、實踐能力等等,從分析他們遇到這類問題時可能產生的心理特征的角度入手,將問題和方法都融入到了內容里。
《在路上》
《在路上》由作家用三個星期在一卷三十多米長的打字紙上一氣呵成。小說主人公為了追求個性,與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尋歡作樂,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游蕩到舊金山,最后四散分離。書中體現了作者主張的即興式自發性寫作技巧——思緒的自然流動,反情節,大量使用俚語、俗語、不合評語法規范的長句,并廣泛涉及美國社會及文化習俗;另一方面,美國遼闊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鎮,如一幅幅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
《忽然七日》
美麗開朗的十七歲女孩薩曼莎·金斯頓,以為生活中處處都是陽光和歡笑。她喜歡逗弄她胖嘟嘟的小妹妹,喜歡跟母親拌嘴,喜歡跟好朋友一起去吃冰激凌還有中國菜,喜歡惡作劇,喜歡下課,喜歡收到別人送來的玫瑰,喜歡被大家關注和妒忌,喜歡這年輕美好的生活。
她在二月十二號丘比特日早晨醒來,等待一年中最浪漫的一天開始。鬧鐘剛響,晨曦美麗,親人的喧嘩溫暖。薩曼莎意興風發地離家,卻沒想到,十幾個小時后,她的生命會在一道白光中戛然而止。然而,現實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討厭薩曼莎的人也許比喜歡她的人還要多;還有一些簡單而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做;還有一些秘密要她去開啟,有一些真相要她去發現;甚至,還有一段命運,必須要靠她去改變。是的,只有到死后,薩曼莎才知曉這一切。
她如何甘心就這樣死掉呢?
《把時間當作朋友》
這本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作者引述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與時間做朋友,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以下三個問題時,父母千萬不要太較勁:
第一,男孩情緒不好,父母不要和他較勁兒。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情緒變得不穩定,特別是青春期的男孩是非常易怒的。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觸動了孩子的“逆鱗”,好斗、易怒、暴躁,是青春期男孩經常會有的情緒表現。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作《在男孩女孩學習大不同》,書中告訴我們,男孩青春期情緒暴躁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的生理特點造成的。
男孩進入青春期之后,睪酮分泌的增多,使得產生憤怒、恐懼情緒的杏仁核增大。所以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后,才會顯得情緒不穩定,好斗、激進。
知道他們情緒不好的深層次原因后,父母就和兒子較勁了。
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疏導孩子的情緒,也可以冷處理。等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再去溝通,最錯誤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去硬碰硬。
第二,孩子進入青春期的言行舉止,父母不要太較勁兒。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言行舉止就會變得讓人覺得很“別扭”。比如,穿衣打扮的風格越來越另類,故意不講究衛生,偶爾說一句、兩句臟話,說話辦事也不愿意循規蹈矩,顯得特別另類。
父母經常會因為孩子的這些叛逆行為而生氣,會嚴厲地批評教育孩子,搞得親子關系非常緊張,其實也沒有多少必要。
13歲~17歲的男孩,這樣的叛逆行為,心理學家稱之為“心理斷奶期”。孩子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總是想要試圖挑戰父母這個權威的威信,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所以,孩子和父母對著干,也是在想要向父母證明自己的能力變強了。
第三,孩子進入青春期,學習方面要多引導,不要太較勁兒。
孩子的青春期,是學習最關鍵的一段時期,男孩的學習態度不如女孩,也是很多父母的真實感受。父母越是重視,孩子反而越顯得吊兒郎當,父母越是嘮叨,孩子就反其道行之。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偶爾有一些小的問題,父母要引導孩子,也要讓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中,有偶爾放松心情的時刻。
青春期是孩子的一段特殊時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階段,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才能順利地長大成才。如果你感覺教育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費勁兒的,也許就是你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
那么,家庭如何在男孩成長過程中幫助他成熟自己的心智呢?
挫折教育。
挫折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環節,沒有那個孩子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相比于其他幾種教育,挫折教育在當前家庭教育中缺失也是最嚴重的。
當孩子面臨困難、挫折甚至批評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簡單的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孩子就像一顆幼苗,沒有風、沒有雨,他終究不能成長出堅韌的枝干。孩子的成長也是同樣的道理,作為家長有時候我們應該收收手中的傘,讓孩子試試在風雨中摸爬滾打,或許他們會有屬于自己的收獲。
責任教育。
家長在生活要給孩子做榜樣,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要讓孩子知道出現問題不可怕,逃避問題才可怕,有了問題、犯了錯誤,要敢于面對、敢于改正。
之前在新聞報道中,蘇州一個9歲男孩淘氣,把自家單元12戶所有的入戶門都用畫筆涂鴉了。其父親得知以后,帶著他一戶一戶的道歉,并且清理干凈。這個父親的行動無疑讓孩子體會了擔當和責任。有時候一次身教,勝過百次言傳。
環境教育。
孩子成長的環境對于性格的形成是有關鍵性作用的。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有正確的三觀,必須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成長環境。在家庭中,不要總給孩子灌輸物質思想,一定要從精神上正確的引導孩子。舉個例子,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孟子就下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不惜三次搬家,最終搬到了學堂邊,才給了幼年孟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是孟子終成一代“亞圣”。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odelescortsservices.com 家庭教育幫 豫ICP備2021001225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