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階段。青春期孩子不僅身體快速成熟,心理成長也非常迅速,他們由于處于這一矛盾的成長時期,極其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甚至于走上歪路。因此格外需要家長在教育上多下功夫。
關于教育初高中孩子的專業書
《你也能成功》
看了這兩本書你將領略到我國的高等學府向世界名校學習和改革的軌跡,也會化解你和你的孩子在學校和專業選擇上的一些糾結談到此,我想起了周國平先生對智育的一句話概括,他說,“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边@兩本書的作者的成功經歷就是對周先生這一概括的詮釋。
《人生設計在童年》
讀了這本書你會真實的感受到東西方在教育上的差異,也才有意識的和自己的孩子探討以及引導他為自己的未來做規劃和設計。該書講述一個普通女孩在父親的引導下,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在預期的人生軌跡上奮力追夢,一步步達到理想目標的故事,輔以其它豐富的、有說服力的案例,向讀者傳遞一個理念:在規范化的社會里,人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應該從童年開始;有了科學、理想的人生規劃,人們完全可以不憑機遇、不靠伯樂,按部就班地、可預見性的獲得自我認識意義上的、必然的成功。通過充滿溫情、閃爍智慧、迭出新意的故事。作者詮釋了中美教育的差異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p>
《不要等到畢業以后》
絕大部分家長,我們都在期望孩子成長為最好的模樣??墒沁@個最好的標準,往往是站在我們固有的經歷和經驗之上,至于孩子想要什么,其實很多時間,都被家長忽略了。理由便是:你這么小,懂什么?
是的,孩子不小,不懂什么,所以家長要求怎樣就怎樣。直到有一天,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家長面對日益快速發展的社會,也有茫然不知所措。
但有幾個點是達成了共識:工作、掙錢、結婚、生子,完成新一輪的人口繁衍。
這樣的生命路程,其實是沒錯的,不過,方式和結果是不是孩子需要的,作為家長并不太清楚。
這本《不要等到畢業以后》,看似是為大學生而寫的,但我倒認為作為家長,可以提前看看。
現在我都一直在想,如果這本書的誕生日期再提前個十五年,那么我的孩子成長會不會比現在更好一點?
我當然是在為孩子規劃著些什么,不過,卻不是希望他完成我的夢想,而是在規劃著幫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
對孩子的規劃,不用太詳細,因為世事都在不斷變化,但規劃一個大體的成長方向,和怎樣才能輔助孩子成長,卻是必要的。
所以,與其等孩子自己去摸索如何規劃自己,不如家長先在心里規劃一番,最后成為孩子的助力。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
它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對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歸類——對孩子過度關注(溺愛)和過分干涉。在家庭中著重培養孩子情商的某一部分能力,便會產生滾雪球式的效果,你一旦開始了,事情就會越變越好。
《控制焦慮》
當年我處于焦慮與憤怒的邊緣時,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勁,于是我想要尋找解決焦慮與憤怒這個問題的辦法,于是我遇到了這本書。
其實這是阿爾伯特·埃利斯理性療法中的其中一本,他帶著讀者了解焦慮與憤怒的來源,然后再尋找多種解決的方法。
事實是,當我看清焦慮與憤怒的來源是我自己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在作怪后,我突然就放下了焦慮與憤怒。當然,完全放下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如果我在后來面對焦慮與憤怒時,我已經學會了按下暫停鍵,開啟理性思考,分析問題了。
所以,這本書非常重要。
當我們能解決與孩子相處的問題之后,下面的就是自己如何通過閱讀來了解世界,引導孩子學會分析現狀,規劃自己的未來。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
對于這本書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長有很多人讀過,讀了此書我自感有很多的共鳴,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和真實,乍看起來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如果你把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貫穿起來就會感到有些不平淡,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良好的親子關系,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尊重和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攜手進步、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家長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再讀一讀以下這份書單,相信也會有很大幫助: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窗邊的小豆豆》
《一生的學習》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孩子你慢慢來》
《來吧孩子》
《打造你的孩子》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解放孩子的潛能》
《為什么孩子要上學》
最后,有關對于初高中孩子的家庭教育,以下幾點家長可以有所采納:
一: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于承認。
二:實際鍛煉。
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么),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三: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后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odelescortsservices.com 家庭教育幫 豫ICP備2021001225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