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一個家庭擁有溫馨友善的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如今,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來學習如何樹立家訓,營造家風,在這里為各位父母總結出一些家風家訓有關的經典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家風家訓的經典故事
1、
說起中華經典家風故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谑菍⒓野岬郊信?,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謱⒓野岬綄W宮旁邊。孟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
2、
古今名人家風家訓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曾國藩家訓的故事。曾國藩教子與治家的理念和實踐,是社會公眾一致認可并極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馬倥傯,但對子女、對家庭的教育卻從未放松過。曾國藩特別強調“勤以持家”,還強調“和以治家”,更是以此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絲不茍地言傳身教。
3、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 ″X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于是挨了打。
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彪S后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毕MX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鐘書,不過出于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4、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范。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p>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不只是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要求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 --“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碑斎?,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沒忘了夸一夸女婿、兒媳。
5、
孔子家訓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譯文:這句話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
那么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辈粚W詩何以言“——不學詩怎么會說話?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辈粚W禮何以立“不學禮怎么做人?
賞析:這個故事就叫做“過庭語”,也叫“庭訓”。后來根據這個故事,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訓”。學詩和學禮,講的是讀書和做事,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兩個問題。
家長還需要知道,家風家訓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因素具體有哪些:
1、忽視子女的心理健康
在傳統家風家訓觀念中,家長會重視子女的身體發育,身體的健康狀況,但很少有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發展及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發展在不同的階段,其需求和對外界事物的認可是不同的。家長很少關注子女的心理發展順序,甚至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子女的心理發展順序,他們往往喜歡以成人的心理去思考孩子的問題或是把青少年的心理當成幼稚兒童的心理去思考。所以,當子女處在青春期時,家長對子女常出現的叛逆行為、早戀行為或者對子女的交際行為常常感到很苦惱,卻又束手無策。其實,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想凸現自身的個性與獨立,渴望與同齡人交往,獲得同伴的支持,而家長不了解子女的心理,勢必以成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其結果自然適得其反。
例如當孩子從學?;貋砗?,明顯表現出悶悶不樂的情緒來,但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時間,也不上前詢問開導,使孩子的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緩解。除了要了解子女一般的心理發展,還應注意子女自身性格的形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但現在社會中,家長并不注意子女性格的形成,也無意識培養子女的性格,只是一切都順其自然。即使發現孩子在性格方面有某些缺陷,一些家長也并不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改善。
2、家庭關系問題
家庭關系最重要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家庭關系要求父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情感,關心孩子、理解孩子,當遇到問題時,能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問題,并與孩子一切討論問題,注意傾聽孩子的聲音,重視它們所提出的問題,并能使子女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也就是說要經常與孩子共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時刻在他們身邊幫助它們、支持他們。但現實生活中,常出現不良的家庭關系,例如,父母與子女關系冷漠、緊張、存在隔閡,甚至發生沖突。
不良親子關系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良的夫妻關系也有可能阻礙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沖突的夫妻關系中,父母意見常常發生分歧,雙方關系緊張、爭吵、敵對、沖突不斷。這種不良的夫妻關系導致子女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與矛盾,孩子變得敏感、多疑、無所適從、心神不寧,嚴重的會出現變態人格及犯罪行為。
3、重職輕德
家庭是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但現實中,家長常忽視家庭“德育”功能的重要性。例如,一些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或認為子女在學校己接受了足夠的道德教育,往往不能有意識的培養子女明辨是非、分清善惡的能力。甚至一些家長對子女進行缺德教育,這些家長出于狹隘、自私的心理擔心子女在外面吃虧,就鼓勵子女的攻擊性行為,教育子女“你打我一拳,我還你十拳”的思想。出現這種家風家訓的誤區,易導致青少年對他人漠不關心,不會與人溝通,缺乏應有的獨立生活能力,缺乏社會責任感,形成自私、易沖動,好嫉妒、冷漠的個性,甚至采取輕生、違法犯罪等極其偏激和極端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變成只會學習,不懂做人的新型“邊緣人”。
最后,家長需要知道訓練家風家訓的正確方法: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家訓家規。家訓家規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它講究的是原則,是家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所以,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家訓,那些沒有原則的人是無法形成家訓的。
其次,家訓家規是必須實踐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不遵守家訓家規,就不要指望孩子把家訓家規當回事了。
最后,家訓家規是需要激勵輔助的。執行家訓家規的,必須給正激勵,不執行的,必須給負激勵。這樣,家訓家規才能有權威性。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odelescortsservices.com 家庭教育幫 豫ICP備2021001225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