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當中,不僅父母所發揮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優良的家風家訓對孩子的成長也有著非常關鍵的所用。一些父母雖然有心建設家風家訓,但苦于沒有經驗,更不知道什么樣的家風才有助于孩子成長。以下有一些古人的故事,相信一定會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古人優良家風家訓的故事
一:李世民家訓:每餐一食,則念耕夫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條家訓,即“每餐一食,則念耕夫”,也就是說,每吃一頓飯,都不能忘記農夫的辛勞。李世民作為一代皇帝,從不奢侈浪費,謙虛待人,而且從諫如流,廣納英才,成為一代明君,實現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二:陶淵明家族的家教故事
陶母、陶侃以他們的言傳身教成就了一個著名家族——潯陽陶氏,也造就了許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陶侃的曾孫陶淵明。世人皆知陶淵明灑脫豁達,以“隱逸詩人”“田園詩派創始人”“不為五斗米折腰”和詩歌“篇篇有酒”等揚名,鮮為人知的是,陶淵明還十分注重教育子孫。當年,陶淵明到彭澤當縣令,家里勞動力缺乏。為此,他請了一名勞力,幫助兒子料理砍柴挑水之類的雜務,同時給兒子寫了一封簡短的家書:“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币馑际钦f,每天的生活開銷靠你一個人很難應付?,F在我請一名勞力回家,讓他幫你做些砍柴挑水的力氣活。但他也是別人家父母養大的孩子,你要好好對待人家。另一封家書《與子儼等疏》則告誡子孫要和睦,“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要重德修身,以圣賢為榜樣,“雖不能爾,至心尚之”。陶淵明這么重視兄弟和睦,同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關。陶淵明與兩個堂弟仲德和敬遠,以及同父異母的妹妹,即程氏妹,從小互相扶持,感情深厚。程氏妹去世后,他不僅立刻辭官奔喪,還寫下了一篇感情真摯的《祭程氏妹文》,寄托自己的哀思。陶母、陶侃、陶淵明等陶氏先祖的家教故事深深影響著陶氏后裔,也逐漸形成了系統的陶氏家訓,共20條1300余字,包括誠修身、擇交游、守廉潔、孝人子、正倫紀等內容。陶氏家訓的特色在于以“賢”和“廉”為精髓,把陶母、陶侃、陶淵明等人的思想精神轉化為家規家訓的具體內容?!安粚W刁詐之術,不交無益之朋”,繼承了陶母結交賢友的主張;“修身不可不誠””法度不可不守”,繼承了陶母“廉潔奉公、謹守法度”的教導;“昔侃公為刺史時,尚惜分陰,則游惰輩,實不肖之尤”,則把陶侃珍惜光陰、勤勉努力的人生實踐轉化為對后世子孫的明確規勸?!疤樟畈恢翁幦?,桃花源里可耕田?”天地悠悠,千年歲月倏忽而過,“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已然找尋不見,但潯陽陶氏先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實實在在地存在,經久流傳。
三:祖昌教孫
南北朝時期的祖昌,任劉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級官員。他的孫子不愛讀書,常常被望子成龍的兒子祖朔之罵。因長期被罵,孫子越來越討厭讀書。祖昌覺得兒子的教育方法不對,告誡兒子說道“他讀書不行,說不定干別的事靈巧。做大人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加以誘導?!敝?,祖昌常常把孫子帶去工程現場。孫兒對大山大河、田野村莊和各種建筑,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對于天文學知識,特別喜歡。于是,祖昌帶著孫子拜訪了天文學家何承天,學習了很多天文知識。這個孩子后來的成就大大超過了祖輩和父輩,他就是祖沖之。這則家風故事說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師和家長)應該循循善誘,把孩子的興趣引導出來,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四: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是出自書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上的一個關于歷史經典家風故事,成為言傳身教的典范。
《曾子殺豬》是一篇古文,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同時這個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個不真誠待人的人。
五:錢基博嚴格教育子女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于是挨了打。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彪S后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毕MX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以下還有一些古人優良家風家訓相關的格言,分享給各位家長:
《朱子家訓》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朱子家訓》僅634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
《放翁家訓》
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
《放翁家訓》是陸游寫給子孫的家訓?!坝栆詫捄窆е?,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警示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謙虛,要自信而不是自負,并且做事要有決心堅持下去。
《王陽明家訓》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王陽明家訓》被稱為王陽明家規“三字經”?!胺沧鋈?,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強調“心”之重要,“心地好”便是崇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誨學說》
玉不琢,不成器
歐陽修(宋朝著名詩人)
歐陽修在《誨學說》中勸戒子孫努力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同時也是在告戒我們人都要經過雕琢磨礪才能有所作為。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優良的家教家風就是一個人高尚人格的精神滋養。
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的風格。蘇東坡青少年時代,母親的教育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東坡一生“微官敢有濟時心”的偉大抱負和“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的人生實踐中,都能看到母親程夫人的教育之果。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訓。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odelescortsservices.com 家庭教育幫 豫ICP備2021001225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