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一歲之后,家長就應該多跟其互動,寶寶在跟父母的互動過程中,容易學會很多的知識,掌握不少的本領。一歲的寶寶可以理解一些大人的語言,他會靜靜地觀察別人的臉色,但是大部分時候還是不懂道理的。所以要學會用孩子的理解方式告訴他什么事情可以,什么事情不可以。
孩子一歲怎么教育?
一、認知
1. 動手游戲
一歲左右的寶寶有自己的意識,可以動手進行一些操作。這個時候,大家不妨多和寶寶玩各種動手游戲,比如搭積木、疊高高、玩插片等。你可以先做給寶寶做示范,然后讓寶寶模仿,之后就讓他自己玩,慢慢增加難度。
2. 自發涂鴉
此時并不要寶寶會畫什么,而是為了培養他運用筆的能力以及“創作欲望”。大家可以先教會寶寶如何拿筆,再鼓勵他主動地畫畫。寶寶隨意畫別急著阻止,可以鼓勵他模仿著畫出一些筆劃,并告訴寶寶像什么。
二、運動
1. 獨立行走
處于學步期的寶寶剛開始可能只能蹣跚走幾步,但很樂意一遍遍地走。家長在鍛煉孩子獨立行走時,剛開始可以設定一小段距離,并且通過一些小道具,比如玩偶、小皮球等吸引寶寶學走路。也可以讓寶寶拉著小拖車之類的玩具練習走路。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放手多給寶寶一些練習的機會。
2. 牽著手上下樓梯
等寶寶能獨立行走后,這項任務可以安排上了。一開始寶寶可能有抬腳費力、身體不平衡等問題,大家別著急,多給一些助力就好。很快,寶寶就能憑借自己的力量邁樓梯了。
三、生活交往
平時,家長要教寶寶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拿勺吃飯、用杯子喝水等。不要因為害怕寶寶弄臟衣物而不愿意讓他學習,以免挫傷寶寶的積極性。因為這些事情不僅鍛煉的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培養了寶寶自主性和獨立性。當然了,大家可以適當給予幫助,但要學會放手慢慢讓寶寶自己來完成。
四、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作,家長首先要教寶寶正確認識各種物體的名稱以及簡單用途。平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這是什么?”來啟發孩子說出物體的名稱。之后,大家要教寶寶用正確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要”、“拿”、“給”等。寶寶還小,往往只能說一個單字,但表達的意思可能有很多種,大家要善于理解正確滿足寶寶的需求。
孩子一歲不聽話怎么教育?
1. 給予理解和尊重。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其實寶寶不管做什么,都是下意識地想去嘗試,這是這個階段產生的行為動作,我們作為家長要去理解寶貝,并當寶貝的解說員。這樣寶貝會覺得我們是在尊重他,也會產生喜悅感和自豪感。
2. 如果寶貝實在是好奇心太強,我們可以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用一個玩具或者是別的方式來吸引寶貝。這樣寶貝會對新事物產生莫大的興趣。
3. 用正確的語言和寶寶交流。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采取商量的語氣,而不是上去就直說不可以,不允許。雖然寶貝現在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自尊心。運用正確的語氣會讓寶貝覺得爸爸媽媽在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慢慢的寶貝心理也越來越成熟。
這個階段的寶貝,既有著可愛的臉龐惹人喜愛,也有著壞脾氣讓家長難以琢磨。但是我們只要抱著正確的態度,用科學的方式去教導寶貝,相信寶貝都會慢慢的有進步的,相應的咱們看到寶貝的變化后,我們的內心也會是欣慰的。
孩子一歲教育的常見誤區:
一、斷奶粉,開始吃大人飯
很多家長覺得,一歲的寶寶都已經有牙齒了,應該可以跟著大人一起吃飯了,就給寶寶戒掉奶粉,讓他專心吃飯。這個做法是不對的,大人的飯菜,一般烹飪的比較粗糙,肉、菜都是大塊大塊的,而且里面還有很多油、鹽、醬油......這些調料大人吃習慣了,覺得沒有什么。但對寶寶來說,口味太重了,會嚴重影響他味蕾的正常發育。另外,1歲寶寶的腸胃還很稚嫩,根本消化不了大人飯,他的飲食,還應該是奶粉,和專門做的輔食。
二、還在使用奶瓶
奶瓶喝水、喝奶粉都非常方便,所以很多媽媽從來沒有想過給孩子戒奶瓶。但是媽媽要知道,寶寶1歲之后,乳牙開始一顆一顆的長出來,寶寶在這個時候嘴里還經常含著奶瓶,會影響牙齒的生長,導致以后牙齒不整齊。所以為了寶寶能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在寶寶10個月的時候,寶媽就要引導他用杯子喝奶粉,千萬不要讓寶寶2歲之后用奶瓶喝奶粉。
三、穿開襠褲
很多寶寶,在1歲的時候,已經學會了走路,媽媽擔心給寶寶穿紙尿褲,會讓他行動不便,于是就給寶寶穿上開襠褲,而不穿紙尿褲。這個做法無疑是錯誤的,小寶寶由于腿部力量不足,走路會很不穩,時常會出現摔倒或者坐地上的動作。這時候只穿開襠褲,地上細菌、蟲子、尖銳的垃圾都有可能傷害到寶寶的屁股,所以,紙尿褲是必須要穿的。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odelescortsservices.com 家庭教育幫 豫ICP備2021001225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