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孔子的好家風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好家風:詩禮傳家
孔子3歲喪父,17歲喪母。雖家境貧困,生逢亂世,但他善于向有專長的人學習。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賢思齊,見不賢而思內省”。他從小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終成千古圣賢。
由于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打破教育壟斷,并培養了歷史上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賢士,分別成了春秋時期各國的棟梁之才。
孔鯉過庭的典故: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正是《詩經》的黃金時代,并形成了賦詩言志的社會風尚。有一天,孔子獨自站在庭中,兒子孔鯉邁著小步恭敬地從他面前走過,孔子將他叫住,問孔鯉:“學習《詩經》沒有?”孔鯉回答說還沒有??鬃勇牶?,便對孔鯉說,不學習《詩經》是無法同人交談的??柞幝劼牶?,趕緊退回去認真地學習《詩經》。
隔了一段時間,孔鯉從院里經過時,又被孔子叫住??鬃訂枺簩W習《禮記》沒有,孔鯉回答說,還沒有??鬃佑纸逃f,一個人如果不學禮,就會手足無措,不懂如何待人接物,又怎能立身處事,在社會上立足呢。為學要博文約禮,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以禮立身。聽到父親的話,孔鯉不敢懈怠,趕緊回去熟讀《禮記》。
孔鯉后被宋徽宗封為“泗水侯”,先孔子而亡。其子孔伋繼承孔子學說并有所發展,著《中庸》等儒家經典,故被元帝封為“沂國述圣公”。由于孔子的提倡,不僅是孔子后裔,歷代文人學士都將詩和禮作為立身、傳家之寶,一般民眾也把“知書達禮”作為有知識、有教養的標準。
孔子的好家風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學詩學禮,詩禮傳家??鬃咏逃鋬鹤涌柞帲骸安粚W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后世有一副著名的對聯:“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就是強調詩禮傳家的重要性。
第二、家和睦鄰,勤儉持家。儒家文化倡導忠孝仁恕,對于國家有效治理和社會有序管理都是有極端重要性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先義后利,力為良吏。強調入仕為官者,要將“義”字放在首位,將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第四、踐行忠孝,家國同構。在山東曲阜孔府有一副對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將孔子家風與國風國運的關系表述得非常清晰了!
孔子的家風名言: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保ǔ鲎浴墩撜Z?里仁》)
【譯 文】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p>
【品 讀】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背鲎浴墩撜Z?里仁》
【譯 文】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品 讀】孔子這話是強調自律、自我克制的重要。人是不能任性的,尤其是對于欲望。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不是自覺地給欲望劃定邊界,就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所謂“欲壑難填”。不加控制的私欲必然損害他人的利益、公眾的利益,小則害人,大則禍國。所以孔子提倡要“克已復禮”,“禮”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社會秩序,只有“克己”才能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古今都有因為不克已而作奸犯科的,卻很少有因為克已而失誤犯錯的。
本網站所有內容均由編輯從互聯網收集整理,如果您發現不合適的內容,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3 www.modelescortsservices.com 家庭教育幫 豫ICP備2021001225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