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怎么辦
兒子逆反心理越來越強,特不聽話,讀初二以后,整天跟我吵架,發火摔東西,動不動就拿離家出走威脅我。他才14歲,我又怕他真跑出去鬧點什么事,現在都不敢管他,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怎么辦?
1個回答
-
燕子麻麻
07-10 19:12 TA幫助家長解決了6條親子問題許多青春期孩子在開始叛逆后,都會反抗父母,而他們反抗父母的方式非常有限,除了犟嘴,更極端的行為中就有離家出走。因此,許多孩子會萌生出離開父母的念頭,父母也不必太擔心,多陪伴關愛孩子,打消孩子離家出走的念頭并不難。
孩子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怎么辦?
1、消除出走因素。
家長一定要弄清楚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學習差,厭學,逃學;是受人欺負,是家長管制太嚴,離異因素等都是孩子出走常見的原因,家長一定要消除孩子心中的不滿情緒,要真心的關愛孩子,孩子就不會離家出走了。
2、了解孩子出走心理。
離家出走的孩子一般抗挫折能力較差,受不得半點委屈,因此有離家出走苗頭的孩子,家長需要從小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
3、要加強與孩子的聯系。
父母要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心理上理解他們,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同時,家長還要加強與學校的聯系,及時全面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并定期向學校老師通報學生在家的情況,避免學校與家長之間出現監管“盲點”,要逐步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網絡。
4、不要總是強迫孩子。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離家出走是必然的。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學習效果并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和平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為什么,心甘情愿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5、讓孩子知道社會的險惡。
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不想讓孩子看到這個社會不好的一面。但是他不知道的話,沒有防范意識,就有可能會發生意外。所以告訴孩子社會險惡,讓他知道有些孩子因為離家出走再也沒回到自己家,讓他知道社會上有種人是人販子。讓他知道危險后,就不會輕易離家出走了。
6、不要一味的遷就孩子。
愛孩子不是一味遷就孩子,有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離家出走的威脅后,就會選擇妥協,覺得長大之后就好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會更加嚴重。所以從小在孩子提無理要求的時候就要學會拒絕,用哭、用鬧、用離家出走這些方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不去一味的遷就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事情。
孩子為什么有離家出走的想法?
1、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事實上有時候孩子離家出走只是因為內心積蓄了太多的負面情緒,卻不知道向誰傾訴,也沒有人理解,就會在一時沖動下選擇逃離家里。而這其實也側面反映出孩子內心渴望父母的關心和愛意,想要獲得家長的認可和理解。
2、自尊心過強。
有的孩子是性格偏于倔強,自尊心過強,在青春期表現出抗挫能力和自我情緒調節能力較低,遇事我行我素、較為沖動的特點。這類孩子容易和父母長輩頂嘴沖撞,和周圍人產生矛盾沖突、受到批評和打壓時,會覺得自尊心嚴重受損,惱羞成怒的情況下會企圖通過離開家,逃出“牢籠”來脫離父母的“控制”。
3、學業壓力過大。
學習成績上的“內卷”帶動的是孩子一連串社會生活上的重壓,學校教育要求過于苛刻,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都很有可能會讓脆弱的孩子喘不過氣,最后選擇回避當下,逃離高壓環境,尋找解救自我的出口。
4、要求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
很多孩子被家長寵愛的太好,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妄為的性格。意旦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忍不住去大哭大鬧,或者嚷嚷著“大家都不愛我了,我要離家出走”等,想要以此來家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