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覺性
十五歲的初二學生,男生,自律性非常差,學習從來不自覺,每天寫作業都得我追在后面催,我一忘記催他,他就不會寫作業。別的小孩都能自習,他必須有人盯著,否則就偷玩手機,要么就跑神,成績很差,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覺性?
1個回答
-
嘉懿媽媽咪呀
07-10 18:44 TA幫助家長解決了4條親子問題家長不妨和孩子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是面對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愿不愿意主動去完成?孩子年紀小,自控能力比較差,面對學習時也更容易不自覺。因此,家長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也應當從發現孩子的興趣入手,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覺性?
第一、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比如當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后,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第二、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規則是什么?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無規則的爭先恐后會造成社會的混亂,想孩子自律,就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第三、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平日有些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做了很多計劃,還想盡法子盯,不過好像沒什么作用,還是不能使孩子自律。這是因為當孩子被逼著自控,自身沒有自覺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興趣,會使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這種興趣,也會使一個人愿意制定計劃,愿意堅定執行,因為他知道,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覺性有哪些好處?
好處一、更加的自由。所謂自由,必須得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之上。只有足夠自律的人才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這樣的他們就不會浪費時間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了。
好處二、自律的孩子往往有清晰、嚴格的計劃表和時間表,會主動客觀的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和優先次序,并基于自己的判斷果斷地推進。
好處三、自律的孩子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和堅定的驅動力,關注結果,在達成目標之前,不會受到其他利益的誘惑而中途退出和放棄。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覺性時家長千萬不要做的事:
第一、總以為管控越嚴格孩子會越自律。
很多父母會走進另一條誤區,總以為管控越嚴格孩子會越發的自律。腦科學家們發現結果恰恰相反。一旦大腦受到過多的管控,缺少掌控感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大腦壓力過大,這種壓力會降低孩子在學業上的認知和表現水平。
第二、模糊的規則。
很少有家庭會教育孩子什么是規則,往往只會告訴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而這些可以或者不可以還總是不停變換。孩子對于這個世界規則的認知就是“不斷的在危險邊緣試探”。在這些規則又多又不清晰的情況下,能讓孩子學會的只有投機取巧,而不是“自律”。
第三、總以為自律是監督出來的。
網上隨便一搜就能發現大量的父母會給孩子做計劃,每天的時間被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孩子的時間利用甚至被精確到分和秒,因為父母們相信,從小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這個習慣會受益終生。但是父母忽略了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去執行,卻不知道是為什么去執行,甚至沒有自己的規劃,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這種習慣不但不會堅持下去,還可能會徹底走向相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