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生活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女兒現在放寒假了,就放飛自我了,在家吃吃喝喝,吃完喝完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造了一堆的垃圾,也不管,家務活也不幫我做,現在快過年了,雜事一大堆,她就知道玩,自己閨女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父母在生活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個回答
-
大海的魚
01-14 16:42 TA幫助家長解決了78條親子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作為父母,首先應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長處與短處,因而制定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萬不可盲目跟風聽所謂“專家”的一面之詞。
父母在生活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1、多聆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是非常愿意傾訴自己的想法的,但很多父母卻沒有耐心聽孩子在講什么,這導致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逐漸失去想父母傾訴的欲望,有了錯誤也不愿意說。因此,當孩子在傾訴的時候,請耐心的聽孩子講話,不要打斷孩子,并及時給出回應。即便孩子出錯的時候,也要先耐心聽孩子說完想法,再論對錯。
2、善于發現并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愿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后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溫加油,讓他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3、體罰與批評要把握分寸
目前體罰孩子是否正確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是否體罰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對于四五歲以下的孩子,體罰是必要的,因為批評教育是無效的,他們甚至都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話。而在孩子長大以后,體罰變得無效了,這就要父母講道理了。體罰只能增加他們的暴力意識。
4、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么講,孩子就怎么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5、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利用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可以從這幾個步驟出發:1、確認自己的問題;2、描述自己的問題;3、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4、確定自己需要什么幫助;5、用類似事情驗證自己是否學會解決相關問題。
6、學會寬容
由于孩子年幼無知,所以他們犯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孩子犯了錯誤后,父母不應該立即批評和指責,而應以一個寬容的態度去告訴他們為什么錯了,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另外,父母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內心感到自責,待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他也就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7、多給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教導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墒窃诂F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過來幫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將孩子留在老家。這樣的話,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對待孩子,平時多和他們溝通、交流或者多視頻、打電話,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即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依然在關心和愛著自己。
8、培養孩子充足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從成功中多次獲取,因為有過失敗的經驗,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時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努力做出大大的肯定,來激勵孩子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