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小孩社交能力差怎么辦
8歲的兒子今年上二年級,社交能力有點差,能和一個小朋友面對面的一起玩,但是面對很多的小朋友時就落單了,孩子不敢和他們一起玩,咋辦呢?八歲小孩社交能力差怎么辦?
1個回答
-
梵婀麻麻
09-30 18:06 TA幫助家長解決了112條親子問題社交能力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會交朋友的孩子,能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把更多精力放在探索世界和發展自身能力上。進入小學階段也是一樣,有研究發現,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在學業上的表現也更好,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是很難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
八歲小孩社交能力差怎么辦?
一、多陪伴孩子。
孩子本來害羞膽小,越是這樣父母越強制性的把孩子往人前推,這樣的會造成惡性循環的結果,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父母需要多陪伴孩子,帶著孩子多去一些公園,商場,讓孩子多接觸一些社會,讓他得到足夠的安全感。
二、豐富孩子的詞匯量和見識。
社交能力更多地體現在溝通能力,而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溝通能力,豐富孩子的詞匯量和見識必不可少。讓孩子有更多的詞匯量,方法之一就是閱讀。培養孩子愛好閱讀的習慣,能讓孩子在閱讀中豐富自己,在閱讀中懂得更多的自己沒有了解到或者是看到的東西,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在平時也可以帶著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社會,這些見識可以豐富孩子語言系統,為孩子語言表達提供豐富的內容和素材,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是說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容易表達自己,更自信。
三、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
一般孩子在自己家里是比較有自信的,把一些小朋友邀到自己家里來,孩子在自己家里會見小朋友,不會有心理負擔和壓力,更可能還有小主人翁感,自信積極的跟小朋友們溝通,也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慢慢褪去害羞、膽小的性格!
四、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寬以待人。
懂得欣賞他人、寬容對待他人是孩子悅納他人的前提,悅納他人不光能讓自己收獲更多的朋友,還能夠讓孩子從內心深處認同合作共贏。
五、掌握交往的技巧和規則。
在同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懂禮貌、會合作、會分享、守規則的孩子往往更受同伴歡迎。因為這些是孩子尊重他人的體現,在交往過程中只有你先尊重他人,他人才會更尊重你。所以,對于這一個方面父母們要幫孩子建立下面的意識:多考慮小伙伴的意見和建議;當彼此觀點不一致時,要相互商量;在游戲中要遵守規則,輸了不能耍賴;想和別人一塊兒玩時,要先有禮貌地提出要求。
六、不要替孩子決定。
家長們不要怕孩子遇到挫折,而為孩子決定一切,而應該作為一個“引路人”的角色,給孩子提意見、想方法,做孩子的后盾,最終的決定權交由已經“明白了裨益”的孩子。
七、父母做好榜樣。
孩子都是在模仿中學習的,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影響著孩子。孩子會把父母的語言,行為,習慣帶到自己是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健康和諧的社交環境,做孩子社交的榜樣,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獨立與人交往。
八歲小孩社交能力差的表現有哪些?
一、不合群。
有些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當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孩子總是融不進去里面,總是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那里。這是孩子不合群的表現,也是孩子社交能力差的表現之一。
二、不愛聽別人說話。
社交能力差的孩子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臉上可能有不耐煩的表情。這是因為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更喜歡一個人在一起,獨自自己一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會喜歡別人在她的耳朵旁說來說去的,這會讓他感到心情厭煩。
三、話少。
社交能力差的孩子的話總是很少的。這是社交能力差導致他們很少有說話的機會,當然,如果有機會,他們可能也不知道要說些什么。
四、不愿意分享,沒愛心。
分享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建立人際關系的方法,很多孩子總是把玩具抱在懷里,從不愿意和別人一起玩,久而久之,就真的沒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五、不懂禮貌,不懂得尊重他人。
社交,是與人打交道,如果連“你好”、“謝謝”、“對不起”這樣簡單的禮貌用語都不會主動去說,社交能力基本上沒有。不要認為孩子小沒關系,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不會,大了也不用指望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