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我們家孩子現在12歲,讀初中,小學階段什么都給父母說,到了初中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什么都不愿跟父母溝通,這讓父母很尷尬,也不知道怎么去管教孩子,孩子也變得越來越叛逆。所以想問下有經驗的父母,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家長應該怎么辦?
1個回答
-
愛夢之人
06-10 16:10 TA幫助家長解決了85條親子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愿意與家長溝通,其實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事實上,與孩子的交流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父母一定要將孩子看作是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人,要用合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否則的話就可能會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不愿溝通是孩子的問題,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這個可能是你們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要從整體去看待,到底是孩子不愿溝通,還是父母沒有給孩子溝通的機會。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親子關系不好。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孩子和父母既是親人又像朋友,大家是平等的,是民主的,不是父母控制孩子,孩子沒有發言權。如果親子關系達不到這種境界,孩子覺得反正自己說了也白說,還不如不說,慢慢地就不愿和父母溝通了。
2、孩子覺得跟父母說話,父母不懂,所以懶得說。隨著孩子獲取的東西越多,和父母的代溝就越深,父母不理解孩子,總是站在自己是父母的高點和孩子對話,孩子覺得跟父母說話很累,還不如不說。事實上,孩子從小是非常喜歡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的,但是父母不好好聽,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覺得跟家長說啥也沒意思,自然不說了。
3、家長太嚴肅,孩子產生巨怕心里,不敢說話;或者家長太忙,與孩子溝通沒有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再講。
4、孩子無論說什么,父母總是喜歡否定。有些父母特別強勢,孩子無論做什么說什么,總是喜歡否定,或者說話難聽。
5、孩子自主性提高。小時候孩子比較聽話,那是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東西,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可能逐漸的發現父母所說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而父母所說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6、孩子的隱私性提高。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開始意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隱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與父母進行溝通,進行交流。比如說孩子在學期間可能會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為了保持自己的隱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溝通。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家長怎么辦?
第一、父母可以主動與孩子親近和交流,滿足孩子情感與心理的需求。
第二、尊重孩子,家里大事小事都和孩子商量討論最終決定,孩子自然就會樂意參與。
第三、學會傾聽孩子表達,理解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共情”。孩子跟你說開心的事你要和孩子一起開心,孩子遇到難過的事,你要表示理解并提出解決方案,以后孩子才會跟你無話不說。
第四、家長多學習,留心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找到和孩子交流的共同話題。我記得為了和女兒有話題可以聊,她喜歡看的節目,我一定陪她看,她喜歡看的書,我也看,所以我們一直都是無話不說的朋友,因為我們總是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
第五、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做父母的要趁火打鐵!有意無意的給他講一些勵志故事,一些感恩事例,不失時機的對他進行疏導,教育,讓他明白,做人要懂得滿足,要學會感恩!不是所有人的付出都是應該的,那是要有條件的攝取,讓孩子明白,想要擁有,那就必須自己付出!想要別人尊重自己,其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要學會尊重別人!自己的父母也不例外!
第六、和孩子做朋友,比如孩子在玩兒的時候,你不要過去直接命令他或者是指引他,而是你要過去詢問他,你在玩兒什么,我可以參與嗎?讓他感覺你是尊重他的,想要和他做朋友平等交流的,這樣慢慢就會愿意和父母溝通了。
第七、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和主觀意識,也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他需要被尊重,需要家長能夠理解!不與父母溝通也屬于正?,F象,父母有些焦慮情緒也是正常的,因為父母一直把他們當成孩子,教育和溝通其實應隨著孩子的成長去改變,如果還延用以前的溝通方式,自然孩子無法接受,會有抵觸心理!
第八、保持關愛,增加耐心,改變方法。孩子其實并不討厭與父母溝通,相反很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持!父母應該多多學習和思考,怎么與孩子交流才對!父母不要氣餒,這時候要增加耐心,改變方式方法,只要孩子能平靜下來,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溫和的與孩子交流,觀察孩子的狀態及心理變化!保持溫和的語氣,千萬不要對孩子大聲吼叫,這樣孩子缺乏安全感反而容易急躁易怒!